龐建新[玉雕藝術大師]

龐建新[玉雕藝術大師]
龐建新[玉雕藝術大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龐建新,字念森,1958年生於上海,山東臨沂人。他自幼喜歡書畫雕刻,有極強的美術功底,中學時就用核桃雕刻出獲獎作品“核舟記”獲得全國性獎項。1976年進入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玉雕專業,畢業後進入上海玉石雕刻廠任雕刻師、設計師,後由於表現出色又獲得在中央工藝美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三年的機會於1986年在此進修三年 ,短短三年的學習或許對於他來說是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龐建新很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很勤奮,也很努力,就像海綿一樣的吸取一切能學到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當時學府中有很多名家名師授課,現代著名畫家、中國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吳冠中先生、近代書畫大家范增先生都曾任教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龐建新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這些中國當代頂級大師們,聆聽他們的親身授課,學到了很多他們的藝術創新思想,或者這便是之後成就他藝術事業發展最好的奠基石。 正是這最最寶貴的三年時間,讓他有了向這個時代的頂級大師們學習的機會。在近四十年的玉雕生涯中,龐建新先生對中國玉雕事業兢兢業業,曾協助劉忠榮和張迎堯兩位大師撰寫學術論文,並且指導和培養了很多現今青年一代的玉雕新秀,在業界受到一致的認可以及倍受尊重,其作品更是受到廣大藝術愛好者的一致好評。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龐建新,山東臨沂人,1958年5月生於上海,從事玉雕36年;

1976年至1979年,就讀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玉石雕刻專業;

1979年至1986年,上海玉石雕刻廠鳥獸車間雕刻工、廠技術科科員;

1986年至1988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美術學院)進修;

1989年至1994年,上海玉石雕刻廠先後擔任車間雕刻工、設計師、車間主任。上海工藝美術公司、上海玉雕廠創作設計人員、新員工培訓教師。上海玉雕廠第一批國家高級技師論文輔導老師;

1994年至2003年,歷任台資華嚴玉雕廠雕刻師兼總設計師、劉忠榮工作室第一任總設計師、上海市青浦監獄服刑人員玉雕教師;

2003年至今,創建上海念森琢玉工作室;

2012年5月,獲得中國國家藝術研究中心授予的《國家藝術大師》稱號並獲得《中國海派玉雕大師》稱號;

2012年7月,獲《中華玉石雕刻藝術大師》稱號。

獲獎記錄

作品獎項
  • ▪ 2012 玉龍獎銀獎 和田玉鍾馗 (獲獎)
  • ▪ 2012 百花獎銀獎 青花玉鍾馗 (獲獎)
  • ▪ 2012 神工獎金獎 雙喜 (獲獎)
  • ▪ 2012 神工獎銀獎 翠玉荷塘 (獲獎)
  • ▪ 2012 中華龍獎金獎 龜壽日月 (獲獎)
  • ▪ 2011 神工獎銀獎 和田玉萬年龜 (獲獎)
  • ▪ 2011 神工獎銀獎 和田玉荷塘 (獲獎)
  • ▪ 2010 天工獎優秀作品獎 龜韻 (獲獎)

玉雕歷程

《水墨釋荷》 《水墨釋荷》

俗語有云“玉本天成,好玉不雕”。不僅僅是源於好玉的天然神奇,自然之韻味;更因為好玉的不可多得,可謂雕一分,少一分!可是,“玉不琢又不成器”,龐建新先生堅信這一點。因為他知道,每一塊璞玉都具有它天然神奇的鮮明特徵,也就是其天下無雙的唯一個性。“讀玉於心”一直是龐建新的座右銘,琢玉必先讀玉,更求讀玉於心!每一塊玉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生命故事,在龐建新看來只有讀玉懂玉,唯有在這種類似於與玉“初識相戀”的快樂中,你才能細心品味、慢慢體會到玉本身天然的神態、特有的色澤,才能揚長避短更深層的表達出玉的內涵,成就一件理想的藝術品。世界萬物都是瞬息萬變的,多注意生活中事物的發展與變化,因為他們隨時都會發生預想不到的事,也許就是在那不輕易見,出乎意料的瞬間查出靈感的火花。

《釋禪》 《釋禪》

自古黃金有價玉無價,玉是講究緣份的。每一塊玉都有自己的一段生命故事。由於自然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加之需求過度的亂挖濫采,想得到一塊上等璞玉更是難上加難。然而,有著這樣一位“琢玉人”,在玉雕界他另闢捷徑,獨樹一幟,專注於“差玉”、有瑕疵的玉,通過其精心的讀玉,巧妙的設計,常常都能很好的抓住玉料的神韻,巧奪天工,化腐朽為神奇,表達出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諧之美,讓人讚賞不已!他就是曾獲得過“全國玉雕百花獎”的龐建新先生。

龐建新自有屬於自己的一段人生!

他行事低調,為人質樸;卻又在中國玉雕界獨樹一幟,另闢捷徑!當今,在“大師”滿天飛的時代,建新自號“琢玉人”,是深知藝術源於生活的。“琢玉修心”,進入念森工作室,你便能看到上海書協副主席劉一聞老師對他的期許。他專注於“差玉”,有瑕疵的玉,在他精心讀玉、巧思設計之後;每一塊玉器都能展現出其真實樸拙、本質無華的神韻!“且臥紅塵於身後,仰天長笑悟人生”!在其新疆糖白玉作品《笑彌勒》中,淺黃色的彌勒半臥於紅糖玉椅之上,剛柔反差明顯,色澤對比強烈,人物和山石很好的融合為一體,把佛家空欲自在的大境界披露無遺,真是巧奪“鬼斧”,堪比“神工”,其作品表達出的那種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諧之美,讓人不覺驚嘆其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

欣賞龐建新先生的玉雕作品,你會沉浸在恬淡的美意里,簡單的篤定中。龐建新先生生活在大上海,長在鬧市里,能在膠著與浮躁的氛圍里堅守一方淡定,實在難能可貴,而又以淡定簡雅的藝術作品和藝術精神悅己達人,就更屬不易了。所謂“文章合為時而作”,這個時代頗為需要像龐建新先生這樣的玉雕家了。

觀其佳作《春天裡》,那片蜷臥於殘荷破葉之上的團魚,輕觸小爪,徐徐探頭,動態可掬,趣味盎然;在微微的寒風中,於暖暖的陽光下,仿佛迎接著提前到來的春意!與建新先生一直有著深厚情誼的上海工藝美術大師張迎堯老師如是題跋:“殘荷迎風辭舊歲,團魚探首覓新春”!

生活中的龐建新先生,性格爽直,處世極為低調。他有著廣泛的藝術興趣,除了玉石雕刻頗有心得之外,他對書法以及音樂等都有相當多的涉獵。他說,有時夜半醒來,也會把玩一會兒玉雕佳作,感受神通宇宙的那種超然;在這種摩拓過程中,可以領悟和理解古質而優美的線條。寫書法或聽音樂,也是於靜默中與古人交流、對話,豐富自己思想,對玉雕創作也都大有裨益。這些都是他玉雕外的“餘事”,但卻大大體現出他深厚的文化素養與廣泛的藝術興趣。龐建新熱愛生活,也喜歡動物,在他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如魚、龜、青蛙、蟹等動物題材作品,但其中有一件作品對龐建新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每每說起,龐建新總是難抑心中激動,那是在一次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活動中,日本第81任首相村山富市先生在欣賞完龐建新玉雕作品後對其讚譽有加,並當場親自揮筆為一件烏龜造型的作品起名為《龜壽日月》,用行動來讚許龐建新在玉雕藝術的成就。龜乃四靈之一,古人將龜視為吉祥的象徵,而現代的人也常用龜來祈求長壽。想必村山富市先生當時此舉不光是純粹的讚許中國有龐建新如此優秀的藝術人才,應包含著更深遠的意義所在,或許是期望著中國的玉雕藝術能經久不衰,又或許是希望中日兩國的友誼也能天長地久。

每當與友人談起玉雕藝術或是中國文化,總有說不盡的話,但又不會為了突出自己而滔滔不絕。記得有一天晚上,與業內的一些朋友圍著茶桌,在燈下談論中國人對玉的創作與欣賞,從事玉雕行業三十幾年的他,卻語氣平和;張弛有度的言談,謙虛而儒雅,使人與其交談沒有任何的壓力,融洽的氣氛中,每個人都能盡道己見。羅曼羅蘭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藝術家,甚至偉大的行動者。”我想龐建新先生能創造出這么多優秀作品與其品格是分不開的。

專注於化普通為珍奇,巧妙地將各種美學元素組織在一起,反應出一種思想理念和觀賞意識的突破,這在玉雕藝術界還是獨出一格,藝術特色鮮明。從中足可以看到龐建新先生藝術形象思維通變的特色和善於在聯想中尋找創作靈感的特質。

作品介紹

《龜壽日月》 《龜壽日月》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琢玉何嘗不是如此!龐建新先生喜歡書法,愛好音樂,更熱愛生活!他常說,玉雕創作的靈感往往來自於生活,可能是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甚至一個表情,或者一首曲子,或者是源於大自然的風花雪月、水霧冰霜等等,總之靈感是瞬間而至的。一塊玉料,幾經琢磨,終無好的構思,於是擱置不用,可能在家中已放幾個冬夏,落滿了灰塵,但就在陽光斜射到的那瞬間,不經意的偶然一瞥,突然就串出“火花”,便創作出了一件經典之作。

童子戲蝌蚪

他在進行《童子戲蝌蚪》創作之前,一塊玉料,近百次在手裡反覆揣摩,燈光下、馬路上、石橋邊不斷構思聯想,但就是沒有滿意的方案。直至有一天午飯時,在回首的剎那看到水缸里的遊動的金魚,聯想到了去鄉間農家訪友看到小朋友們在水田裡忘形捉蝌蚪的情形,於是腦中立刻浮現出了一幅童子戲蝌蚪的畫面。極大的利用了蝌蚪固有本色以及夾在中間的一層黑色水線,那雙沾滿泥漿惹人愛憐的小手正好巧借材料中的一層黑色,微微翹起的小臀,嬉戲田間的歡笑;整體性、趣味性,以及自然的神韻,完美結合融為了一體,相互輝映,和諧自然。使每一個觀賞此作的人在得到藝術享受的同時,能夠靜下心來回首往事,追憶曾經少年,並意識到“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莫不對生命現出無限的感慨,作品似乎從側面在暗示我們珍惜時光,熱愛生活。

荷葉青蛙

《荷葉青蛙》 《荷葉青蛙》

自然天成的玉石相間,此玉也算是瑕疵中特性很奇特的材料。本因去石而留玉,但玉的部分極可能會所剩無幾。將石的部分為襯托,使之成為荷葉依附之處,極為細膩的玉質部分雕琢為三個小青蛙,石玉的肌理效果對比強烈,色澤對比鮮明,可謂巧雕作品中的佳作。

富甲天下

在作品《富甲天下》(甲魚)的創作上,這是朋友相托的一塊帶皮玉牌料,出於對龐建新先生作品的喜愛和對他本人的信任,對這塊料會做出什麼作品來並沒有特殊的要求,甚至什麼時候來取也沒說,只說一句,好了給我電話,我們一起去喝茶。龐先生本是性情中人,幾乎沒有考慮就直接答應了。看著朋友的身影漸漸遠去,走進室內從桌上把料拿在手裡端詳,是一塊非常好的原料,略帶雞油黃的原皮,糯糯的,白白的,尺寸不甚大,油性卻是很足。雕刻一件作品對於任何一個琢玉人來說,都算不得什麼難事,可要創作出一件得意之作卻得付出不少心血,好玉也是可遇不可求啊!建新先生越看越心生歡喜,越看越愛不釋手,然而看著看著,他卻忽皺眉頭,微露難色,隨手飲盡桌上杯中的清茶,然後輕輕地推開門,往花園走去。天色漸晚時分,他又轉進進工作室,放起古箏《廣陵散》,沉寂在案旁,這是他的習慣,每當創作遇有不暢時,他總是索性拋開手中活計,聽聽音樂,讓思緒在音樂的節奏中飄來飄去,不算解脫,也不是寄託,只是還原一種本來生活。就當音樂轉為《漁舟唱晚》時,龐建新的眼睛突然一亮,那光芒中明顯的得意與釋懷,不言其說,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是他的又一件作品躍然出世了。正是《漁舟唱晚》中的漁農相互之間的歡快問答場面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由魚而想到了甲魚,中國玉雕文化向來注重體現祥瑞,鼓勵人們追求美好生活,於是一件活靈活現的作品在腦中清晰地呈現出來。.拿作品放於在桌上,小甲魚懶懶曬著太陽,骨碌骨碌極為有神的一對小眼睛,腹部軟骨狀的結構,厚厚的裙邊,活潑靈動,極具張力。用此塊玉來表現,很能體現觀察的質感,再看金色的回紋勾邊,寫實中透著古樸,書卷氣,金石味撲面而來。其傳神之至,讓人恍若置身塵外,有心靜神明之感。之所以有如此傑作不僅是出於對藝術的精益求精,完美主義者的固有個性,更是由於龐建新先生對自我藝術創作的嚴格要求!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許多港台藝術收藏家推崇他的一個主要原因。

龜壽日月

《龜壽日月》題詞 《龜壽日月》題詞

在一次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活動中,日本第81任首相村山富市先生在欣賞完龐建新玉雕作品後對其加,並當場親自揮筆為一件烏龜造型的作品起名為《龜壽日月》,用行動來讚許龐建新在玉雕藝術的成就。龜乃四靈之一,古人將龜視為吉祥的象徵,而現代人也常用龜來祈求長壽。

翡翠玉龜

龐建新先生也有一件作品名為《翡翠玉龜》與其《富甲天下》之作的產生頗為相似,只是在《翡翠玉龜》製作中,取代音樂的是龐建新先生的另一大愛好—書法。龐建新先生對中國書法有著十分的鐘情,每當心有所慮,或是梅雨時節,亦或恰逢佳節,其都會研墨對宣,揮抒心懷,還專為書法請教諸多名家,寫得一手好字。正所謂藝術相通,在有著廣泛藝術涉獵的琢玉匠師身上體現得更為突出。

有一天,他又買了一塊很普通的翡翠。對於很多玉雕師來說,這塊翡翠絕對排不上高的檔次,可龐建新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於細微之處見功力。對於別人不留意的地方,龐建新先生往往能發現不曾為世人所遇的美,在經過一番精雕細琢之後,結果時常能達到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琢玉人”的雅稱也由此而來。回來後隨手將這塊翡翠放在書桌上,起先並沒有想要對其進行創作。又是一個雨天,窗外陰雨霏霏,連日不開,無聊間信手書寫之餘,不覺意識到已擱置有些時日的這塊翡翠,只是還沒心思對其雕琢。隨狂風漸起,紙隨風動,書興也愈濃,而翡翠正壓在其書寫宣紙的一角,四平八穩,猶如一隻任風吹雨打巋然不動的“玉龜”!就在那一刻間,龐建新先生看到了一件直讓人愛不釋手的《翡翠玉龜》。在這件作品裡,他很好的利用了近似龜型的翠玉原皮,通過強調僵住背皮的自然肌理效果表現形式,突出龜的蒼勁,古拙,對比強烈;同時,也顯示出了龐建新先生的逆向思維創作到位,質感,節奏感十足。‘於無聲處聽驚雷’,觀賞此作品,怎能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墨玉龜

《墨玉龜》 《墨玉龜》

由於常年風化的原因,形成了獨特的表皮肌理的歲月蒼痕感,哈密瓜似的墨玉表皮用來表現龜背,表達寓意了人們對長壽的追求和健康的祈求的文化內涵。玉璞於美,這件形、質、色的結合之作,巧妙的表達了設定的藝術效果,可稱為巧雕中的一中藝術表現手段。

和田玉臘肉

靈感往往在我們不經意時光顧,就像那天邊的流星,在我們看到它的美時,往往是它逝去的一瞬間。無心的人任其閃過,而藝術家卻會把它在作品中還原或升華。龐建新先生收藏有一塊《和田玉臘肉》,實屬天工之作,大自然之中的鬼斧神品!或許我們會認為這是廣西特有的豬肉石。廣西豬肉石,屬天然石種,多系沉積岩、變質岩,是瑪瑙類礦物在自然漫長歲月的累積下,在不同時間點雜質影響下逐漸形成;而此臘肉是正宗的和田玉,原皮原色,玉白質密,油性十足!你看那焦黃的“豬皮”、厚厚撲閃出油光的“肥肉”,直讓人垂涎欲滴,其匠心獨具的再配以紅椒、蔥姜和“大蒜”,生活趣味更濃!此玉無疑對龐建新是靈感的一次升華,其觀察到位,判斷準確,與其多年赴新疆跑蘇州苦苦覓來的結果也是分不開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此玉已有人將價出到千萬以上!我們知道藝術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因為藝術本身就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而靈感則是琢玉人平時對事物的觀感和心性,觀察從身邊不起眼的每一個事物,從內心深處去感受事物最有意義的精華部分。創作的很多素材都來源於我們的現實生活,在龐建新的收藏中有一塊《和田玉臘肉》,實屬天工之作,大自然之中的鬼斧神品!

玉雕鍾馗

《鍾馗》 《鍾馗》

龐建新的玉雕《鍾馗》是一件極為難得的佳品。作品玉質細膩溫潤,設計巧妙,龐老師俏色妙用將鍾馗的面部,蝙蝠及小鬼的頭部都以黑色巧雕,尤其對作品鍾馗面部表情予以深刻、細緻、形象的雕琢,令其神態生動、栩栩如生。作品整體線條生動流暢,層次豐富,風格獨到,黑與白運用恰到好處。玉雕藝術大師龐建新以一顆年輕的心態來創作包含個性色彩的作品,發揮最大的創作潛能,通過形象思維的感性理解和理性思考,施以高超的玉雕技藝,形神兼備地詮釋了人們心中不懼邪祟、剛直不阿的鐘馗形象,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活力。

巧雕鍾馗的玉料是好多年前龐建新在蘇州光福的一個地攤上買的,最初他拿到這塊玉料的時候,曾構思著雕刻一隻雄鷹,在白玉中展翅飛翔,如果完成想必在經過龐建新精雕細琢後也將是一件不錯的作品。可是在龐建新心裡,那還不夠完美,雄鷹雖好,但要真正利用好這塊玉料上特有的黑白相間的色彩,似乎雄鷹的構思又太過普通,欠缺一點。一件要令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的好作品不光有琢玉人精湛的工藝,還一定包含著匠心獨運的構思。龐建新為了這塊料費盡思量,從其形態、質地,顏色的深淺,紋理都仔仔細細地看了個遍,摸了個透。他時常把此料拿在手中把玩尋思,腦海中不斷地飛舞跳動著各種題材的造型……。卻源於一次朋友聊天地不經意間,提起了辟邪的話題,瞬間迸發了靈感,那玉石中黑白對比、渾然天成的部分不是恰好可以做鍾馗的頭部巧色嗎?真是太棒了……。正因為這意外的不經意間最終定下了“鍾馗”的主題。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賜福鎮宅聖君”。古書中記載“夫鍾馗者,姓鍾名馗,古有扈氏國終南山阿姑泉人也,生於甘而居於泉,文武全修,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經綸滿腹,剛直不阿,不具邪祟,待人正直、肝膽相照、獲貢士首狀元不及,抗辯無果,報國無門,捨生取義,怒撞殿柱亡,皇以狀元職葬之,託夢驅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賜福鎮宅聖君’,詔告天下,遍懸《鍾馗賜福鎮宅圖》護福祛邪魅以佑平安。”故名噪天下也!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對“唐賜福鎮宅聖君”鍾馗的信仰,人們在春節、端午、開工、開盤、破土、開業、開廟、開台、謝土、喬遷、慶豐、婚壽、祈福以及重要慶典活動時,都會懸掛鍾馗畫像或跳鍾馗儺舞。祈盼賜福鎮宅,中榜得魁;福祿壽禧安。中國古代畫聖吳道子還創作了畫有鍾馗像的藝術精品。歲月悠悠,至始至終,雖不能完全考證鍾馗故事的真假,但人們對這個傳說中“驅魔大神”的信仰仍綿延至今,經久不衰。中國傳統民俗中,最吉祥的字眼莫過於“福”,每逢新春佳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在門戶上貼大紅福字。古往今來,在源遠流長的祈福文化中,最受人們青睞的祈福吉祥物不勝枚舉,獨占鰲頭的卻是一種其貌不揚的小動物,那就是蝙蝠。因為“蝠”與“福”同音,寓於了好運氣與幸福,乃是一種吉祥象徵。鍾馗捉鬼是為了辟邪保平安,而鍾馗怒斬蝙蝠,卻不是要殺蝙蝠,而是要取“恨福遲來”的意思,祈盼讓幸福早點來臨。《鍾馗》作品玉質細膩溫潤,設計巧妙,龐建新俏色妙用將鍾馗的面部,蝙蝠及小鬼的頭部都以黑色巧雕,尤其對鍾馗面部表情予以深刻、細緻、形象的雕琢,令其神態生動、栩栩如生。作品整體線條生動流暢,層次豐富,風格獨到,黑與白運用恰到好處。無論從外觀造型,製作精細度,材料的合理利用上,都匠心獨具,巧奪天工。玉雕藝術大師龐建新以一顆年輕的心態來創作包含個性色彩的作品,發揮最大的創作潛能,通過形象思維的感性理解和理性思考,施以高超的玉雕技藝,形神兼備地詮釋了人們心中不具邪祟、剛直不阿的鐘馗形象,賦予作品鮮活的生命活力。《鍾馗》絕對是件值得收藏的玉雕佳作。

藝術風格

《荷塘蟾趣》 《荷塘蟾趣》

任何一塊美玉,都有自己獨特的神韻,交給誰雕,雕琢什麼題材,都可能產生天差地別的視覺效果,以及產生不同的人文價值!由於玉料多是源於天然,大小、造型,無不受制於此,也正是這一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才有了“因材施藝”,“鬼斧神工”、“化腐朽為神奇”等經典的創作設計。

如果是大自然恩賜的一塊完美玉石則根本無需人為地過分雕琢。然而實際上這樣的機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琢玉人常常面對的是有些欠缺有些瑕疵的玉料,甚至是被一般人判為“廢料”的不可用之材而煞費苦心。但龐建新卻與別人不一樣,他更偏愛於專注“廢料”和有瑕疵的玉,因為他更擅長在細節中表現玉石的那種天然純樸之美。任何一塊曾經不起眼的玉料,經過龐建新的一番精心思量和妙手巧雕後,忽然之間光彩照人,甚至達到氣死回升的境地。龐建新興奮像我展示他手上一塊正待完成的作品——傍晚的夕陽,餘暉灑進了池塘,橙光溶入水中。微風追尋著太陽的腳步吹皺了水面,化成漣漪,緩緩地拂動著荷葉,像是聚光燈下那律動的舞台,幾隻活潑可愛的青蛙正諧意的趴在靈動的荷葉上盡情地歌唱。好一派天趣盎然的場景。我不禁握於手中反覆的欣賞,雖是還未完工之作,仍不惜感嘆此作有著鮮活靈動的“好意境”。龐建新問道:“不錯吧!”,“確實不錯,非常成功的作品,而且可以算你的代表作了!”,“這不是一塊好料,僅僅是朋友花了不到百元淘來的。放我這裡讓我看看有何作為,卻連自己也沒料到最後能做成現在這模樣。”龐建新笑著說道,“連我自己也愛不釋手”。我差異切驚訝地回望他一眼,轉而又回神於作品中的妙不可言……。

自古以來,琢玉人的創作就像在做夢。多少佳作,就像一首首無聲的詩,一個個神秘的夢。只有把藝術創作與生命結合在一起,琢玉技藝才會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龐建新的作品不僅僅依靠他嫻熟的技藝還有賴於設計、創意和本身的藝術修養,是經驗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這不是花一兩天時間就可以得到的,是一天一天沉澱出來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中國玉文化有著經久不衰的獨特魅力,每當與友人談起玉雕藝術或是中國文化,龐建新總滔滔不絕,有說不盡的話。龐建新認為,玉的運作中蘊含著極深的中華文化的核心要素,但並不是一般意義的技術能體現的玉本質屬性,對於不同的玉質他將如何表現玉石之美?又如何創新,體現自然萬物之趣,而又將怎樣進一步繼承和發展玉雕藝術?他一直在不斷地專研這些課題。作為藝術製作,材料是載體,如何將不如眼的玉料巧妙的傳達自己的製作思想,化腐朽為神奇,龐建新覺得實在很有意思。

當然除了玉石雕刻頗有心得之外,龐建新也常常談及他那廣泛的興趣愛好,尤其是音樂欣賞。龐建新覺得音樂藝術就和他的玉雕藝術一樣,有時激情澎湃如貝多芬的《命運》,有時盪氣迴腸如陳鋼的《梁祝》,有時柔情似水如舒曼《夢幻曲》……,音樂使他心情放鬆,同時也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古典的,現代的,中國的,西方的;每首經典的樂曲在他心裡都有著不一樣的感受與領悟,他將音樂藝術變化融匯到玉雕藝術中,每每說起音樂帶給他玉雕創作的點點滴滴,眼中總閃耀著激動的光芒,就像他成功完成一件佳作,或者尋覓到一件寶物。

琢玉是窺鏡自照,每一翻雕琢打磨都射出琢玉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有一點,龐建新一直深信不疑,人做不好,玉肯定做不好。古人言玉德,必稱君子。與龐建新相交多年,深知他的為人。生活中的龐建新,性格爽直,處世低調,也是一位極為孝順的兒子。孝,乃百善之先,百德之首。作為兒子的龐建新,平日裡無論多忙,他總會按時回家陪家人一起共進晚餐。據聞前不久龐父突然急病入院,建新拋下手中一切工作,衣不解帶的守在床邊照顧,一陪就是好幾天未眠。龐建新說他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家人長期來的支持與鼓勵,在他的心裡家人永遠是最重要的。

近年來藝術品投資與收藏市場持續升溫。水漲船高,玉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以玉石創作的精品更是成收藏熱寵,優質玉器作品十年漲了近百倍!然無論構思、設計還是成品,最為出彩的地方卻正是“出位之思”,而這亦是一種創造,作為琢玉人,龐建新會比一般人更理解。目前藏玉賞玉的往往都是少數高端客戶,想要讓中國的普通百姓都能享受玩玉的愉悅,就必須聚焦那些不起眼的邊角玉石,以超人的智慧與技巧,在低價玉種中,雕琢令人驚嘆的洞天之趣,使美玉這一從前的皇家飛燕,飛入尋常百姓之家!這是龐建新的必由之路。也是他成功的基礎。“世之美玉,皆出崑崙!”,但由於近年來的過度開伐,真正完美的玉料資源正在逐步缺失,“玉不琢不成器”顯得尤為重要,出彩的創意構思將是萬里長征走出的最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期待著龐建新在藝術道路上會有一次嶄新的飛躍,創造出更多千姿百態的,富有創意的作品,以滿足普天下大眾百姓的玉道之求。

業績成就

創造特色

《鰲龜》 《鰲龜》

充分利用一塊璞玉的唯一性,視其形,質,色,瑕的不同個性,將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以巧雕的表現新式,很好的結合起來,特別的是將每一塊璞玉中遺憾的瑕疵,使之成為創作的天賜。在符合玉雕本質屬性的基礎上,讀玉於心,力求每一件作品的成功。

主要成就

龐建新[玉雕藝術大師] 龐建新[玉雕藝術大師]

歷年來作品曾獲:百花獎、神功獎、天工獎、玉龍獎等。在《中國工藝美術》雜誌、上海美化生活(工美)雜誌,《國家藝術》雜誌,發表過多篇玉雕論文。

心得體會

從事玉石雕刻工作36年來,從專業學校到工廠而後又回到學校,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和實踐的過程,使自己深刻體會到:中國玉雕藝術有著別樣類工藝美術種難以取代的地位。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符號和極難掌握的工藝要求。要求成為一位真正的琢玉人——難。

多年來從玉雕的表現形式之一巧雕藝術多有一些心得。每一塊璞玉,形,質,色,瑕都是唯一性的,通過切磋琢磨,才得以體現每一件作品的獨到意境。但是關鍵在於設計(一相勝九功),主題設計如何,決定了作品最終的藝術效果。

琢玉人得文化素養,美術功底和審美情趣,決定了其作品的藝術特色。在如今中西文化融匯和碰撞的時代,如何與時俱進,特別值得當代琢玉人去用心思考,很難但特別有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