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龍鳳寺前稱友風庵,始建於清朝,奄北原先建在老奄啄山腳,由於遠離人家,過於偏僻,經常受到賊寇騷擾。道光丁末歲秋,即1840年,當地村民募捐錢物,將龍鳳奄遷出到龍鳳山嘴興建,建成後有兩排橫屋,分別有上下堂、廚房、住房、廁所等,上堂設有觀音,供善男信女奉拜。1904年間梅子司角圍人張刁古、背後聯窩裡人魏佛英在奄場居住至解放後。
龍鳳奄自搬遷後,由於交通便利,觀音菩薩有靈,引來四面八方民眾,祈求者絡繹不絕,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即“度孤施吃”節,寺廟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登沛打醮。
歷史變遷
龍鳳奄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受到衝擊,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作為封建迷信的巢穴被砸碎,桁頭瓦角牆基都拆得乾乾淨淨。昔日熱鬧場面如今變得冷冷清清。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打倒“四人幫”以後,黨中央撥亂反正,正本清原,黨和政府又給予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仿佛人民又記起了龍鳳奄這志風水寶地。一九八八年,由五里村萬隆人陳善元女士牽頭在被拆的龍鳳奄址建起一間平房,一樽觀音。後來新聯村德光第梁瓊英女士又牽頭再建三間玉房,一九九三年梁瓊英女士誠邀陳協和林茂英女士到龍鳳奄幫手。林茂女士秉著一顆信仰宗教事業的誠心,立志建設龍鳳奄,一九九五年開始,她組織人力,並親自深入村屋向社會各界人士、四方信眾募捐銀圓,做到一邊募集一邊大興土木。首先重建大廳,然後年年擴建,二00年調來女婿勾機,挖山整地,興建大雄寶殿,興建延位殿、地藏殿以及迎客廳、住房等。自一九九五年至二00五年重修擴建總建築面積達1199.8平方米。一九九四年用上電,一九九五年用上自來水。目前有:大雄寶殿佛像二十五樽;中堂有佛像八樽;下堂有六樽佛像;還有延位殿、地藏殿、花公、花母、送子觀音、財神、文武二帝等八樽佛像;迎客廳一間、廊廳六間、飯廳一間、廚房一音、住房十三間,廁所五間(位)。
龍鳳奄自林茂英擔任主持以來,主持有方,以身作則,辦事公道,她不但自己解囊,而且動員親戚捐款,取信於民。龍鳳奄不但規模已俱,而且常年馨香禱告,經聲嘹繞,97年10月經興寧市佛教協會宗教局正式批准龍鳳奄升格為龍鳳寺。
龍鳳寺設管委會成員五人,分工明確,辦事認真,接待熱情,寺內法會活動井井有條。龍鳳寺從其獨特的優美環境和地理位置,聲譽越傳越遠,不但感動了客籍鄉賢,同時也牽動了外籍人士。二00三年東莞籍老闆陳先生一行,慕名來到龍鳳寺,一年讚不絕口,道出心聲“此乃風水寶地也……”當行完寺禮後,即刻表示樂捐貳拾萬元人民幣鋪築水泥路500米,停車場一個。從此興城至寺內全程水泥路,停車場可停放二三十部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