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街道[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龍門街道]

龍門街道[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龍門街道]

龍門鎮位於龍巖西部近郊,是閩粵贛邊的交通要衝,“319”國道、贛龍鐵路、龍長高速、雙永高速貫穿全境,是閩西新興的商貿物流重鎮,也是新羅區較早實現財政收入過億元的鄉鎮之一。 全鎮總面積10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萬畝,林地11萬畝,轄14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人,其中流動人口1.3萬人。 境內有龍門塔、紫金山、赤水天后宮等名勝古蹟,其中紫金晴雪為龍巖八景之一。 洋畲村、湖坑村被評為省級農民優秀住宅小區,且洋畲村近年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洋畲村先後被授予“中國特色村”、“全國綠色小康村”、“中國綠色村莊”、“全國生態文明村”和“省級農民優秀住宅小區”,被省、市、區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被省、市、區旅遊局定為鄉村魅力和諧游試點村,被省林業廳列為“森林人家”休閒健康游第一批試點村。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至今龍門鎮轄湖一、龍門、內坂、郭墘、湖二、考塘、賴坑、湖坑、龍潭、連坑、五星、赤水、朝前、洋畲14個村民委員會。

歷史沿革

明代為鐵石鄉龍門裡湖洋社,有赤水、矮陂、考塘、陳邦、盧潭背、賴坑、官亭、陳坑和城區西郊的謝洋、石埠等村落。清代至民國初為湖洋社全境。民國18年6月至翌年12月和民國21年4月10日至10月,成立湖邦區蘇維埃政府,轄湖洋、赤水、龍門、上邦、石泉、石埠、五星、謝洋8鄉。

民國22年為湖邦區,劃湖洋、龍門、赤水、安良4鄉。次年為第六區。民國26年3月,屬第一區,設龍門、湖洋、復興、上邦鄉聯保。民國30年12月,分設龍門鎮,轄龍墘、石埠、山梆、三益、麻畲、通德、排梆、龍坑、畲山、石泉、留山、五村保;還有湖洋鄉轄埔上、圳下、沙墩、易墘、觀進、延溪、龍背、後墘、湖源、內坂保。民國33年後,湖洋鄉併入龍門鎮,轄13保204甲。

1949年11月為湖邦區,轄湖洋、龍門、赤水、上邦、五星5村。1953年設區轄龍門鎮及上邦、赤水、龍門、新湖、新洋鄉。1956年分設龍門鎮,上邦、湖洋鄉,屬龍池區。次年設湖洋鄉,劃龍門、湖洋、上邦、下洋村。1958年成立湖邦公社。1959年併入小池公社,設湖邦管理區。1961年6月,從小池公社分出改稱龍門公社,轄謝洋、石埠、龍墘、赤橋、塔前、山邦、紅竹山、赤水、湖一、湖二、郭墘、湖坑、內坂、考塘、龍潭、連坑、賴坑、洋斜、石泉、東洋、留坑、潮陳、五星23生產大隊、142生產小隊。1962年稱湖邦公社。

1984年改設龍門鎮。1987年,面積95.24平方千米,轄16村、183村民小組,總人口2385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96人,鎮政府駐地龍門圩,距市區7千米。1997年,面積107.3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謝洋、石埠、龍門、赤水、五星、湖一、湖二、湖坑、內坂、郭墘、考塘、龍潭、連坑、賴坑、朝前、洋畲1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龍門圩。 2012年,面積107.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龍門、赤水、五星、湖一、湖二、湖坑、內坂、郭墘、考塘、龍潭、連坑、賴坑、朝前、洋畲1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龍門圩。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龍門鎮位於東經116°48′02″,北緯25°25′53″,地處新羅區西部近郊,距市中心7公里,總面積93.5平方公里。它西鄰新羅區小池鎮,北連江山鎮,南鄰紅坊鎮,東南接西陂街道,西南與永定區交界。龍門鎮歷來是閩西南和贛南、粵東交通要衝,是龍漳高速公路的出口,"319"國道和贛龍鐵路貫穿全境。

氣候

龍門地處低緯度亞熱帶地區,四周皆山,中為湖邦盆地,平均海拔300米,屬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溫度在20℃左右,很少嚴寒酷暑,可以說是四季如春。 這裡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600-1800毫米,全年下雨天數在60-100天左右,有利於農作物生長。連綿起伏的高山,林木蔥鬱,生產木材、毛竹、土紙、香菇、筍乾、茶葉等土特產品;地下有煤、鐵等礦藏。

水文

龍津河由西北向東南貫穿全境,提供了灌溉之利。

基礎設施

龍門鎮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農村道路全面硬化。2011年,龍門鎮籌資400多萬元完成約30公里農村公路水泥硬化,至此,全鎮行政村公路全部實現水泥硬化。

二是水利設施不斷完善。籌資700萬元,配套完成了龍門溪龍門、湖一、湖二段以及赤水溪共9.8公里標準化渠道建設,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00畝,疏浚河道15公里;投資1200萬元新建防洪堤5.92公里;投資384萬元的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正在施工當中。

三是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拓展。“洋畲經驗”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紀委書記賀國強、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等領導的充分肯定,並在省、市、區推廣。海西物流園建設涉及的考塘、朝前、龍潭三個新村的規劃布局已經完成,楓榔新村基本建成,海西龍門物流園公寓式安置小區已經建成,共544套公寓可供安置。五星村新村建設完成規劃編制,赤水交通安置小區和農民解困房建設等項目也已著手規劃。

四是集鎮管理初顯成效。龍門鎮持續開展 “綠、亮、美”工程建設,2011年投入30萬元順利完成319國道鎮政府至湖二橋路段1公里的隔離欄建設;投入10萬元整修集鎮路段路燈;加強對現有集鎮店面、經營攤點的環境衛生和擺放秩序的整治規範。每年投入40餘萬元用於集鎮垃圾清運,中心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經濟發展

2011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預計將實現46億元,同比增長13%,比2006年的16.75億元淨增29.25億元,年平均增長22.4%;其中規模工業產值由2006年的2.95億元增加到13.68億元,淨增10.73億元,年平均增長35.9%。限額以上商業企業由2006年的7家發展到24家,產值由1.9億元增加到16.75億元,年平均增長54.5%。財政總收入由2006年的5058萬元增加到2011年1.12億元(預計數),年平均增長17.04%,其中地方級收入由2006年的2676萬元增加到2011年6343萬元(預計數),年平均增長19%。

著名人物

龍門街道是革命烈士郭滴人的故鄉,還有羅元發中將、旅台鄉親羅天照等一批蜚聲國內外的知名人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