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幾年來,該村“三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先後榮獲首都文明村、花園式村莊等多種榮譽稱號。近幾年,該村以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整治,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為原則,多方籌措資金,累計投資258.16萬元,架設供電線路1000米,新增80千伏安變壓器1台;改造基地內道路;打機井8眼,改造節水灌溉項目,解決梨農澆地難的問題;建造可儲果150噸的果品保鮮庫1座。今年,又投資110餘萬元,建成了占地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可同時接待600餘人的文體活動中心,內設1個可容納500餘人的劇場及設施先進的卡拉OK室、棋牌室、健身房、桌球室等專用活動室。為提高全體村民的綜合素質,該村還建成了市民文明學校、圖書閱覽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全民健身場、社區公共浴池等民眾性活動場所。每年組織村民參加趣味運動會、二月新春、五月鮮花、十月金秋等豐富多彩的民眾性文體活動,深受村民擁護。獨特優勢
礎設施完備,村民安居樂業
村內電網於2003年已經完成改造,並由電力部門接管,現在村民生活用電沒有困難。村里主要街道有四分之三已經硬化,方便了村民出行。村里還安裝了180餘盞的路燈,方便了村民在夜間的出行。村內安全飲用水工程已於2006年底竣工,現在村民吃水難的問題已得到徹底解決,為了更好的保障村民的身體漸康,還在機井處安裝了水處理設備,對地下水進行過濾軟化。2003年村投資24萬元修建村級公園“龍鳳園”。園內有供人們休息和乘涼的長廊和小亭,有健身、跳舞的彩磚防滑場地和健身器材,並建有一塊標準的籃球場,還有供人們欣賞的紅花綠草,栩栩如生的石雕小鹿和大理石雕塑的龍鳳。村莊基本實現了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和淨化。
2006年在“龍鳳園”的基礎上,又投資100餘萬元,在其西側建立“龍王頭村文化活動中心”一座。內建有可同時容納500人欣賞文藝節目的禮堂,也可作為會場,內配有專業的音響及投影設備。同時旁邊還配有健身房、大眾棋牌室、“益民書屋”等文化場所。該活動中心是我村目前投資最大、設施最先進的村民文化活動場所。
投資環境良好
我村地理位置優越,東臨101國道,北臨富密路,西臨京承鐵路並設有停靠站,交通十分發達。近幾年,我村把發展經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農民增收為主線,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千畝黃冠梨採摘基地。果農由原來每畝400元增收至每畝1000元,拓寬渠道招商引資,在2003年至2005年利用閒置廠房空閒地,註冊企業8家,如龍泉印務有限公司、永康保健品有限公司,格林紙箱廠等8家企業,註冊資金800萬元。處於全鎮的前列。同時也解決了農民就業百餘人,使有能力的農民脫離土地,走向企業,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致富觀,提高了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1畝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2.8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子等作物;擁有林地2560畝,水面面積76畝,其他面積1276畝。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3%。該村目前正在計畫大力發展洋芋、蕎子特色產業,。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全村有50戶通自來水,有6戶飲用井水,有5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分別占總數的44%和4%)。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
該村到2007年底,全村有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29.15%;畜牧業收入10.3萬元,占總收入的29.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3頭,肉牛13頭,肉羊38頭);林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3.96%;工資性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99%。農民人均純收入7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3.65%),在省內務工4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0戶,共鄉村人口219人,其中男性118人,女性101人。其中農業人口219人,勞動力137人。該村全部為漢族,總人口數為219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5.89 %;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北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聯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9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1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其中男黨員7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不便,農副產品出售困難。
2、科技、教育、文化落後,種植業、養殖業科技含量不高。
3、民眾看病難,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種植優質馬鈴薯400畝,養豬240頭、牛20頭、羊50隻。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898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