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省級龍潭漢闕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東部的渠縣境內,景區範圍約80km2,包括龍潭溶洞群、大坡嶺森林公園等部分組成。山嶺呈長條形,由北向南伸延,嶺脊上為“一山二嶺一槽”的地貌形態。海拔在1000m左右,森林覆蓋率達95%。景區內景觀眾多,匯洞景、石景、崖景、瀑景、氣景、生景和人文景觀為一體,並且有些景物獨具特色。
洞景
洞景主要集中在渠縣龍潭鄉老龍村境內,初步調查有大小溶洞60多個,呈現於地表的多為落水洞形式,一門一洞,洞洞有別,洞間又有小洞相通。溶洞群中,以老龍洞的規模最大、最奇。該洞高20m,寬約30m,長在1000m以上。洞中有暗河和地下湖,可以划船蕩舟。河水奔騰激盪,拍擊洞壁,聲若驚雷。洞頂懸吊形狀各異的鐘乳石,欲墜未墜;頂壁滴水如細雨霏霏,水霧迷濛。洞中有一高達500餘米的“通天洞”,逐級盤旋而上可達山頂。
石景
石景奇石、怪石:景區內奇石、怪石遍布,比比皆是,姿態萬千。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位於觀音崖下平台上的青蛙石。該石高3m多,宛如一隻巨大的青蛙,欲跳未跳,神采奕奕,形態逼真。從右側看,又似一隻天狗,端坐在崖前,向西注視著山下的動靜,神態活現。這一大自然的傑作,巧奪天工。無論是規模之大,形狀之奇,神態之活,在四川省內的天然奇石中實屬罕見。
崖景
崖景:觀音崖,位於老龍洞的下方約2km處。正處在川中盆地與川東平行嶺谷的交接帶上,是一斷層陡崖,崖高20m至25m,寬400m。崖壁陡立如削,其間懸吊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怪石,青藤攀纏。在崖腳的小平地上,清代曾建有一座觀音廟,觀音岩以此得名,今廟已毀,僅存遺址。在距基腳10m高的絕壁上,原鑿雕有大大小小,各種神態的菩薩百餘個,現保存較完好的有“天王佛”、“南海觀音”等。
氣景
雲霧山海拔1000m,由於地處川中丘陵與川東平行嶺谷兩大地貌單元的交界處,成為水汽西進東退的屏障,一年四季,雲霧迷漫,難得有烈日當空照的日子,故名雲霧山。春夏之時,山上雲霧籠罩,霧珠點點;秋冬季節,漫天濃霧,十步之外不見物。
生景
景區內林木茂密,有馬尾松林數萬畝,白夾竹林數千畝,茶園5000多畝,黃柏林2000多畝。在渠縣龍潭鄉老龍村的鄭家大樑上,生長著3棵樹齡500年以上的桂花古樹,為川東地區桂花樹的老壽星。第一棵樹胸徑76cm,樹高20m;第二棵胸徑65cm,樹高10m;第三棵胸徑95cm,樹高18m。每年八月,桂花盛開,香飄滿山。人文景觀:有龍潭起義舊址(渠縣文物保護單位),雲霧山寺院和龍王廟等。
龍王廟
龍王廟座落在老龍洞左側100m處的平台上,建於清嘉慶年間,是為了紀念李老龍而修建的。因李老龍原是一教書先生,為村民做好事。龍王廟為座東向西的三合廟,磚木結構,石柱支撐。同治三年又增修戲樓,形成一完整的四合廟。文革期間,廟的前二殿和戲樓被毀,現僅存後廟和廟門。
促進旅遊
渠縣處在達、廣、南、巴小地緣和川、渝、鄂、陝大地緣的結合部,區位優勢明顯,景區內鐵路、公路和水上運輸都十分便捷,龍潭風景區、漢闕名勝區距縣城東、北各23公里,僅半小時路程可到達。縣委、政府對風景名勝區始終堅持規劃高起點、建設高規格、開發高標準、利用高效益的原則,決心把旅遊業作為強縣建市的支柱產業,作為地方經濟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建設開發後,年可望接待遊客10萬人次。南來北往遊客,不僅能給旅遊業帶來豐厚的收益,而且能極大地拉動相關的餐飲、住宿、運輸業的發展,還能推動渠縣特色產品(如酒、醋、黃花、竹編、旅遊紀念品)的生產、銷售,更能促進該縣農村產業結構的大幅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