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區希望學校

龍湖區希望學校

龍湖區希望學校,簡稱希望學校,是一所經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全日制中國小校。這所學校起初是由來自河南的一位叫李新紅的青年創辦,學生大都是河南打工者的子女,這所國小起初叫“河南國小”,在這之後又被稱為“外來工希望學校”,現改名為龍湖區希望學校。該校位於汕頭市龍湖區嵩山路131號,辦學以來得到了市、區政府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目前希望學校現有學生1300餘人,學校有校車接送,備有中餐。學校三面環抱式教學樓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 。

學校簡介

龍湖區希望學校 龍湖區希望學校

龍湖區希望學校是一所經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全日制中國小校。學校校址位於位於汕頭市龍湖區嵩山路131號。現有學生1300餘人。學校堅持以“求實、創新、成材、奉獻”為辦學理念,在07、08屆中招考試取得喜人的成績。學校三面環抱式的教學樓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學校活動空間廣闊,活動器材和教學設施齊全,環境優美,交通方便(乘9、14、24、28路公車可在校門口下車)。

學校起源

學校起初是由來自河南的一位叫李新紅的青年創辦,學生大都是河南打工者的子女,因此這所國小起初叫“河南國小”,在這之後又被稱為“外來工希望學校”那時學校還沒有被教育部門批准成立。

對這樣的國小,汕頭市教育局沒有“打擊取締”,而是發動全體工作人員向它捐助了1萬元錢,汕頭市市長則要求對這所國小“開綠燈”。當時市教育局的一位官員說,如果沒有這所學校,街上會有更多流浪的孩子,在新的世紀裡也會出現新的文盲。

1998年9月1日,30多名來自河南、江西、四川等省的外來工的子女成為李新紅創辦的這所學校的第一批學生。30多名學生被分成三個年級,即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而學生最少的學前班只有8人。學校有教職員工3人,全部來自河南,而學生也大都來自河南,所以外界都管這所學校叫"河南國小",因為該校沒有公章,也沒有在教育部門登記註冊,所以也就權且稱"河南國小"。

剛開始,學校每生每學期收學費300元,現在是400元。李新紅說:"這是在經濟特區里為窮人所辦的一所學校。我們所招的學生都是窮孩子,國家又沒有給過我們一分錢,學校自然窮,教師的月工資一般在600元左右,很低。但每學期,對於那些家中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校都會減半收費,有的甚至全免。窮孩子也想讀書,也有接受教育的願望。"

陳厝合住著12萬外來工,到1998年年底,也就是學校開辦後的第一學期結束時,學生由開辦時的30多人增加到50多人,到1999年年底,學生猛增到400多人,現在,該校的學生已達到1000多人。

談起"河南國小",市民劉某說道:"這是河南人為我們這些人辦的一件大好事!如果我的孩子因為沒法上學再成為我這樣的文盲,那我這個家就再也沒有希望了。學期結束前,就是不吃飯,我也要把學費交上。再難,我也要堅持,讓孩子把書讀下去。"

5月14日,汕頭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陳偉玲就"河南國小"的問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說:

"汕頭的公辦學校承擔有戶口的孩子上學已經很難了,李新紅不辦這個學校,這些孩子還真的沒有地方讀書。""要說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的入學問題,應該是政府的責任,但當時的政府確實沒有這個能力。"現在國家每年有近千億元的義務教育撥款,但義務教育驗收是按戶籍進行的,義務教育資源也是按戶籍分配的。這些孩子一旦離開戶口所在地,接受義務教育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這是義務教育的一個盲區,《義務教育法》也沒有涉及到這個問題。至於專項經費,那更沒有了。

這所學校的設立,是為特區辦了一件好事,也是對國家"普九"教育的一種支持。之所以沒有給該學校註冊,是因為按照教育部頒布的辦學標準,它確實還不合格。"特別是安全問題,1000多名師生擠在一個小樓上,我們也是提心弔膽的。窮孩子的命同樣也是金貴的,一旦出了問題,咋向黨和人民交待?"

但"打擊取締"也不是辦法。如果沒有這所學校,街上會有更多流浪的孩子,在新的世紀裡也會出現新的文盲。他們的父母不遠千里,來參加特區建設,孩子卻成為新的文盲,這是不應該的。正因如此,汕頭市教育局全體工作人員向這所國小捐助1萬元,以支持該校的建設。而汕頭市市長也要求有關部門對這所國小"開綠燈"。

但汕頭市教育局的湯局長認為學校現在的"外來工希望學校"的校名有些不妥:"都是一家人,學校自己不要見外。"並建議從校名開始,融入當地社會,並希望該校闖出一條在特區為外來工辦學的路子。"

現在"外來工希望學校"已經正式改名為"龍湖區希望學校",簡稱希望學校;學校學生也增加到一千三百餘人。

學校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