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布局
龍母廟僅現存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的《重建龍母廟碑記》載有:“龍母行宮—祠蓋數百年矣”。
龍母廟布局為兩進兩廂,長20米,寬12米。廟門有花崗石浮雕,董赴庚書寫的對聯:“源溯悅城龍德著,恩流獵水母儀彰”。兩邊磚牆上還有精美磚雕,屋檐下有精美木雕。廟內除上述石碑外,還存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鹹豐十年(1860年)三塊重修龍母廟的碑刻,和一張刻有“光緒貳年仲春吉旦立”的木雕神台。該廟已年久失修。
文物價值
至2010年,天河區被列入廣州市文物保護和文物登記保護單位的廟宇只有一個,那就是2002年9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登記保護的文物單位的獵德村的 龍母廟。
獵德龍母廟主要文物價值有三:
其一:建築年代久遠。據廟內石碑《龍母宮重修記》落款為“康熙三十二年”,即此廟在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曾經重修。而碑文中更有:“鄉故有龍母行宮一祠,蓋數百年矣。聞諸父老,方始建祠時,地當溪流之滸。”說明該廟重修之前已經存在“數百年”,俗語“無三不成幾”,至少三百年,1693年的300年前是1393年,即明朝初年,甚至可能是宋元時期,因此這是天河區乃至廣州市都算是年代久遠的建築。
其二:建築風格特別。該廟坐東南朝西北,三間兩進一天井,面闊9米,進深25米,建築面積225平方米。廟雖不大,但面對珠江而建,現今已經遠離珠江約150米,位於獵德村內。但廟內石碑說建廟時是在江邊,說明珠江在明初時期很寬,可能比現在寬百餘米。該廟建築較低,而且前後兩進屋脊均為硬山頂,屋頂平緩,且兩邊略高,中間略低,這有利於避免江風強勁吹襲造成損失。
其三:廟內石碑記載有歷史價值。該廟頭門後天井兩側有廊。兩廊鑲有碑刻五塊,右廊牆上的碑刻為清康熙三十二年的《龍母宮重修記》、乾隆三十八年(1773)的《重修名廟碑》和道光十七年(1837)的《萬□龍母廟碑記》。左廊牆上鑲有鹹豐年間的碑記兩塊。其中《龍母宮重修記》寬0.9米,長1.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