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旦自然村

龍旦自然村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2.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1元。 戶,共鄉村人口1124人,其中男性572人,女性552人。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6人。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遠景村莊遠景
該行政村隸屬鶴慶縣朵美鄉,地處朵美鄉北部,距 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到朵美街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80公里。東鄰永勝縣太極鄉,南鄰箐北村委會,西鄰六合鄉麥地村委會,北鄰禾米村委會。轄新鑫 、龍旦、迎新、新盛老貫嘴等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275戶,有鄉村人口1124人,其中農業人口1116人,勞動力58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28人。
全村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海拔1340米,年平均氣溫17.75℃,年降水量840毫米。全村耕地面積369.01 畝,人均耕地1.22畝,林地886.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2.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1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69.01畝(其中:田1177.01畝,地 192畝),人均耕地1.22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 886.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7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7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7.4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4戶(分別占總數的48%和19%)。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機車2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4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7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有 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7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2.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0.71萬元,占總收入的58%;畜牧業收入 44.01萬元,占總收入的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936頭,肉牛80頭,肉羊416頭);林業收入2.85萬元,占總收入的0.01%;第二、三產業收入15.26萬元,占總收入的9.83%;工資性收入2.29萬元,占總收入的0.03%。農民人均純收入79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0.03%),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以甘蔗為主的種植業、生豬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55.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生豬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75 戶,共鄉村人口1124人,其中男性572人,女性552人。其中農業人口1116人,勞動力583人。該村苗族為主(是苗,傈僳族混居地),其中苗 族354人,傈僳族237人,漢族224人,其他民族309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79人,參合率87 %;享受低保11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8戶,占農戶總數的6.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 650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103人,距離中學22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3人,其中小學生103人,中學生30人。全村建有文圖書室 1 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7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69.0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1、財務, 2、“一事一議”籌資籌勞。 3、本村享受低保人員名單。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4 人,少數民族黨員35人,其中男黨員8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新鑫、龍旦、迎新、新盛、老貫嘴等5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6人。

人文地理

該村委會是一個少數民族混居地,各民族風俗各異。突出點苗族和傈僳族在婚喪倆事上與其他民族不同,苗族的習俗喪事要吹蘆笙,打鼓超度亡靈一晚上,才能抬上山安埋。喜事晚上要燒一堆火,吹著蘆笙圍著火堆跳一晚上。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基礎設施:田間溝道建設需延伸,村組道路需鋪修,電網需改造,加大安居工程項目投入。
2、 文化教育:貧困面積大,讀不起書現象突出,需加大貧困學生就讀救助面。
3、醫療衛生:需加大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投入。 4、人蓄飲水:由於水源有限,每戶需修建一水窯,要求解決入戶自來水管安裝資金。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發展甘蔗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00畝,盛豬350頭,牛80頭,羊250隻,轉移勞動力100人,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725元增加到13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