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龍州烏龍茶種植在高海拔、雲霧瀰漫,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的適宜環境中,其具有香氣濃郁清長,清爽甘醇等特點,當地老百姓一年四季都離不開龍州烏龍茶。
產地環境
龍州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海拔高達1000米以上,垂直氣候明顯溫差大,光和作用強是天然的大溫室,光、熱、水條件都能充分滿足烏龍茶的生長發育,特別在冬季的溫暖氣候是廣西絕無僅有的。大青山位於龍州縣西南部,橫亘於彬橋鄉的中越邊境線上,主峰海拔1000多米,空氣品質清新,無“三廢”污染,土壤肥沃有機質達8%以上,長出來的茶葉外形條索肥壯緊實,茂盛烏綠,同時具有綠色無公害的特點。
歷史淵源
龍州烏龍茶作為龍州縣的特色產品,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據《龍州縣誌》記載:“龍州縣制茶業歷史悠久,清代末期在原上龍司大青山地區深山中就有龍州烏龍茶樹,此樹樹幹粗壯,茶樹葉茂盛烏綠,制茶後味清苦,後濃甘,回味快,龍州民間對龍州烏龍茶情有獨鍾”。
一代偉人鄧小平在龍州領導發動龍州起義期間,也一直喝龍州烏龍茶。在龍州縣從事革命長達18年的越南領導人胡志明、黃文樹等人都喜歡喝龍州烏龍茶。
2000年,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實驗站引進鐵觀音、黃枝秀、金萱、翠玉等16個優良茶樹品種,這些茶樹品種分布來自福建、廣東、台灣等地。研究人員採用茶樹嫁接換種技術,成功將雲南大葉茶品種改接為烏龍茶品種,實現了當年改接當年生產烏龍茶,成為廣西烏龍茶生產基地。
2004年,國家級專家組鑑定認為龍州烏龍茶品質上乘,內質獨特,回味強且持久,高香悠長,處於全國同類產品的領先水平,可與福建安溪的同類產品相媲美。
生產情況
2012年,龍州縣以武德村板想屯烏龍茶種植示範基地為龍頭,烏龍茶麵積發展到3000畝。
2013年,龍州縣在板想屯350畝茶園基礎上,新植烏龍茶麵積達680畝,“千畝茶園”初步建成。
2015年,龍州縣新種烏龍茶1500畝以上。
產品榮譽
龍州烏龍茶先後獲自治區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被中國茶葉協會認定為“茶葉科技示範基地”、“名優茶生產基地”。
2015年,龍州烏龍茶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2016年11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龍州烏龍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龍州烏龍茶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金萱。
二、立地條件
海拔≥400米,土壤質地為砂壤土,pH值4.50—6.50,土層厚度≥80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2%。
三、栽培技術
1.育苗:扦插育苗。
2.栽培密度:≤4.5萬株/公頃。
3.施肥:每年施腐熟的有機肥≥35噸/公頃。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摘
按標準採摘對夾2葉,第2、3、4片單葉。
五、加工工藝
工藝流程:採摘→曬青→做青(搖青、靜置)→炒青→包揉→烘乾→包裝→成品。
1.曬青(日光萎凋):在傍晚日光斜照或午後陽光較弱時進行曬青,葉溫≤30℃,時間20分鐘—40分鐘,溫度應控制在35℃以下。
2.做青:搖青和靜置兩個工序交替進行3—5次。做青室溫18—24℃,機械搖青投葉量不得超過搖籠體積的2/3,每次搖青時間為1—5分鐘,靜置時間30—60分鐘。
3.炒青(殺青):炒青溫度250—280℃,炒青程度為聞之青氣消失,茶香顯現。炒青葉出鍋後及時攤涼。
4.包揉:
初包揉:包揉解塊交替進行3—4次,每次包揉時間2—5分鐘。
復包揉:將初包揉的茶坯復焙後,再包揉、解塊交替進行3—4次,每次包揉2—5分鐘。
5.烘乾:溫度80—100℃,烘乾8成乾。
6.復烘:溫度60—80℃,烘乾至足乾。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徵
外形條索肥壯緊實,色澤砂綠烏潤、油潤有光,勻整。湯色黃綠明亮,香氣濃郁清長、“茶韻”明顯,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軟亮、有餘香。經久耐泡,七泡後仍有餘香,有茶味。
2.理化指標
水浸出物≥32%。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龍州烏龍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龍州縣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龍州烏龍茶的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