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龍川旅遊風景區位於安徽績溪縣東南部,距縣城11公里,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同志的祖居地。龍川,山川秀麗,壯觀奇偉,村東龍峰聳立,村西鳳山相望,北有登源河蜿蜒而至,南有天馬山奔騰而來,東西南北、山水相連,聚天地之靈,有人文之傑。村頭水口有朝笏山鶴立,石境輝映,登臨俯瞰,村若龍舟,志赴江海,傍水待發......
景區簡介
皖南績溪龍川,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明末抗倭名將胡宗憲乃胡氏36代。該村地勢獨特,風景優美。村前有龍鬚山高大巍峨,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整個村莊布局呈船型。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綿長的歷史文化淵源,形成了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現,現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龍川,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環水繞,景色秀麗。龍川村地形如靠岸之船,東聳龍鬚山,緊依登源河,南有龍川匯集,西偎鳳冠秀峰,北峙崇山峻岭,獨具特色。龍川不僅山水清麗,自古也是文風昌盛、人才薈萃之地。龍川胡氏代有人才,是徽州出名的“進士村”。村內現有“龍川胡氏宗祠”(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奕世尚書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徽商胡炳衡宅”和“胡宗憲故居”(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等。村東的龍鬚山多奇松怪石,珍禽異獸,山嶺陡峭,古道崎嶇,飛瀑流泉。上有龍台懸岩、石門洞天、仙人石屋、雲崖石梯,西峰山腰有龍峰禪院、古樵庵,西麓有山間庵、宗憲墓、胡富墓等遺址,是文化旅遊、生態旅遊和宗教旅遊的絕好去處。景區級別
國家5A級旅遊景區景區看點
看點一:胡氏宗祠——民族藝術博物館,木雕藝術殿堂看點二:水街——龍堤、鳳街、水橋、驛道
看點三:胡宗憲少保府——抗倭紀念館
景點介紹
胡氏宗祠
龍川,皖南績溪縣一川名、村名,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傳至當今“錦”字輩,計世48世。龍川,是雲山繚繞的船形古村落,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氏宗祠,有一門三尚書的古牌坊,有千迴百轉古廊橋,有千嬌百媚的水街,有三江匯流的園林水口,眾多徽文化遺存中,是尚未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世界文化遺產。
龍川風景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珠聯璧合,渾然天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龍川胡氏宗祠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座北朝南,建築面積1146平方米。隔河有照壁。三進七開間。門樓原懸明代文徵明手書“龍川胡氏宗祠”匾額,正廳原懸光澤王(嘉靖帝叔父)題“宗祠”匾額。
前進是座22米寬的高大門樓。門樓前後兩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結構嚴謹,布局勻稱。梁面雕刻了各種精緻的圖案:中間的前一根刻有“九獅滾球遍地錦”,後一根刻有“九龍戲珠滿天星”,兩旁木樑則刻有內容各異的歷史戲文。
中進為祠堂正廳,是舉行祭典的地方。它由14根圍粗達166厘米的銀杏圓柱架著大小19根冬瓜梁構成。梁托上雕有彩雲、飄帶,中間鏤有龍、鳳、獅、虎。
正廳兩側,有高達丈余的落地窗門。每扇窗上截有鏤空花格,下截有平板花雕,內容以荷花為主,有含苞待放、菡萏初綻,蓮瓣盛開和花中帶蓮之別;葉有大卷小翻、平鋪水面、舒展似傘和低垂若帽之分。畫面上空間分別飾以鳥翔藍天、魚潛水底、鴨戲碧波、蛙躍荷塘、鴛鴦交頸、河蚌翕張等活潑形象,姿態逼真,妙趣橫生,巧奪天工。
後進是寢室,上下兩檔。門窗上雕有花瓶,採用浮雕和淺刻相結合的技法製成。
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堤鳳街
這是龍川河流經村中的地段,兩岸民宅鱗次櫛比,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枕山面水的格局,胡氏族人因以兩岸河堤為街,故俗稱其為“水街”。但從風水角度,兩岸河堤卻各有一個非同小可的名字—龍堤、鳳街!我們腳下踩的就是“龍堤”,它衍出於河東的龍山,對面的“鳳街”因脈接西面的鳳凰山而得名。在構造上卻大有講究。請看,龍堤中間縱鋪石板代表“龍脊”,兩側鵝卵石壘鋪,代表“龍鱗”。對面鳳街用白鳳凰麻石橫鋪,代表鳳凰的一片一片羽毛,兩道街合稱“龍鳳呈祥”。用今天的時髦話說,是不是創意巧妙?隨著前行的腳步,我們可以看到龍堤、鳳街都在逐步降低,並且展示出另一層奧妙:那就是龍堤總是高於鳳街,這體現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倫理觀念。從夫婦綱常說,龍為乾,代表男子,鳳為坤,代表女子。男具陽剛之氣,故龍堤在河之陽,女子陰柔和婉,故鳳街在河之陰,過去民間稱男女完婚為“乾坤已定”。又認為“夫為妻綱”,“陰陽順,夫妻和,家道成”,龍堤設定比鳳街高,正體現了“陰陽順”的宗旨。如心亭
這裡是村的中間地段,在這裡建亭,一般人會認為是提供行人歇息的場所,,亭子臨河一面設有“飛來椅”,亦稱“美人靠”,人可以坐在飛來椅上憑弔山光水色,海闊天空。其實,它的建造動機並非如此,它是根據風水理論“障空補缺”而建造。這裡雖有一排民宅擋住了南方之“火”,但地理還有欠缺,需要人工造建築物來補湊,因此這個路亭結構絕對有別於徽州其他鄉村的路亭。請看此亭的兩端,上方蓋了厚厚的瓦嫌不足,瓦下還加了厚厚的天花板,堵得氣泄不通,這就是“障空”。而臨河的一面則敞開,設飛來椅,目的是攬財,因河那邊為北方,風水五行說:“北方壬癸水”,徽州人視水源為財源,攬水即攬財,而亭中間則設計了兩個硬山式人字披,中虛“一線天”,蓄天上雨水,有個說法名曰“天地交泰”。此間靠河一面牆是封死的,此為“蓄”,兩旁牆壁又設計了兩根磚質水筧筒承接雨水,此謂之“聚”,所以民間稱家裡天井中的兩根水筧 筒為“雙龍聚瑞”。這一蓄一聚,就是“補”,補充財氣,衍化天機。我不說破,大家也許覺得這亭子普通得很,其實古人相信風水,實踐風水理論煞費苦心的。亭名“如心”,就是蘊涵了“收發如心”,“進退自如”的願望。更有意思的是,大家朝來路看去,亭西設計了三道階級到亭,這有講究,從東往西走謂之“連升三級步步高”,從西往東走謂之“後步更比前步高”!亭的東口門楣,有一組磚雕,中間是郭子儀《萬壽亭》,郭子儀是興唐大將,以武舉累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任朔方節度史,在河北擊敗史思明。肅親即位,任關內河東副元帥,配合回紇兵收復長安、洛陽,以功升中書令,後又晉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平息朔方地區兵變,擊敗入侵之吐蕃軍,收復京城。永泰元年,回紇、吐蕃三十萬大軍進放,郭子儀“單騎退回紇”,再創奇功。徽州民間一直把郭子儀當作大富大貴、多福多壽的崇拜偶像。徽州磚、木雕中以他為題材的雕圖很多,《萬壽亭》是其中最有代表作的一幅,簡介了他的歷史,各位一定明白,“如心亭”鑲上這幅圖的寓意了。兩邊的圖案還得說一說,這是瓜與蝴蝶的組圖,稱作“瓜瓞綿綿”,《詩經》說:“大瓜曰瓜,小瓜曰瓞”,說的是瓜一代一代生長,喻冀子孫繁盛。這幅圖以蝴蝶的“蝶”,諧音小瓜的“瓞”,不僅圖意明了,而且還以飛的蝴蝶與靜止的瓜,形成動靜對比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