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原名隆平場,1932年改今名。1949年為中興、龍坪、興隆3鎮。1953年改3鄉。1958年撤鄉建龍坪公社。1961年析建龍坪、新隆公社。1984年改置龍坪鎮及大興、雙興鄉。1992年合併置龍坪鎮。原龍坪區公所所在地,1992年撤銷龍坪區,原龍坪區公所析龍坪鎮、深溪鎮(含原大窩鄉,該鎮1998年劃入遵義市紅花崗區)、喇叭鎮(含原大土鄉,該鎮2016年劃入遵義市紅花崗區 )。
行政區劃
是播州區 生態農業鎮、綠色農業觀光鎮。該鎮連線遵義東南部重交通中心,也是遵義市區規劃二環重要交通站點。
龍坪鎮行政區域面積約12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資源66997畝,水域面積0.12畝,林地7.25萬畝,牧草地0.3萬畝。轄1居委會、21村委會,現為1社區,5村居,分別為龍壩社區,小灣村委會,上水村委會,大興村委會,興隆村委會,中心村委會。
龍坪鎮有中國小21所,職中1所。
氣候環境
龍坪鎮無霜期290天左右,年降雨量800~1100mm,氣候溫和,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烤菸、辣椒、茶葉、葡萄(提子)等。
自然資源
龍坪鎮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位於龍坪鎮上水村境內已探明可采的碳酸錳,品位平均在27點左右,儲量70多萬噸。
經濟概況
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烤菸、辣椒、茶葉、葡萄、提子等經濟作物。為農貿集市。有鋼鐵冶煉、水泥、磚瓦、糧油加工等鄉鎮企業。
發展規劃
“三化一業”情況
(一)農業產業化建設初具規模,基地性建設效果明顯。
以市場為導向,以基地建設為引導,鼓勵菸葉、提子等經濟作物種植,多元化產業成分,加大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建了興隆村西瓜、提子種植示範基地,大興村現代菸草示範基地、小灣村七0三生態菸草示範基地。
(二)工業化進程加快。
1、擴張三種優勢。從龍坪鎮的實際來看,主要優勢就是區位較佳、交通便捷、實施較為完善,所以我鎮在發展工業中充分發揮這三種優勢。一是擴張區位優勢,先後引進了規模企業永葉鋼鐵有限公司、金山剛玉有限公司、傑亞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二是擴張交通優勢,利用與縣城南白、遵義市中心形成的半小時交通網路圈,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努力成為遵義、南白兩城區城郊農產品物流中心之一;三是擴張電力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優勢,吸引企業投資發展。
2、強化“兩個基礎”.全面加強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園區公路建設及園區規劃項目,進一步增強吸納承載生產要素的能力,降低工業發展成本,改善工業發展條件,提升工業競爭能力。2008年啟動了園區主幹公路油化工程,建成了龍坪金山剛玉公司至工業園區的環線公路,提升了園區運輸承載功能。其次加強基礎性工作,著力最佳化經濟環境,全面推行招商引資項目代辦制、重點企業和重點工程掛牌服務制、最佳化環境民主考評制,營造優質的政務環境。
(三)提升城鎮化水平。一是完善《龍坪鎮集鎮建設總體規劃》修編,做到建設有規劃、布局合理。二是對重點區域進行引資改造。鎮黨委、政府與龍坪糧油收儲公司、縣糧食局協商,把原糧管所直屬庫拆除,將此地規劃成集商貿、住宅為一體的新型綜合市場,為農產品交易、商業發展提供了又一個良好平台。同時科學地調整了龍坪城鎮公路布局,與龍坪文化街、農貿街呈十字狀貫通。
(四)做大旅遊業。充分做好龍坪瓦廠寺佛教文化旅遊、朱村水庫生態旅遊宣傳,結合萬畝大壩整治工程,建設農業觀光園。形成以瓦廠寺佛教文化旅遊為經線,生態旅遊、農業旅遊為緯線的旅遊發展格局。同時,發揮龍坪距縣城南白、遵義市城區中心較近及交通方便的優勢,打造城郊型鄉村休閒旅遊品牌,增強旅遊發展後勁。
風景名勝
復興寺(俗名瓦廠寺)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內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復興禪院(龍坪瓦廠寺),位於播州區龍坪街約5公里,距市、區城約27公里。該寺院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為驅內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據寺內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1502~1506)年,迄今已有“五百”年歷史。該寺廟結構嚴謹,雕刻精美,規模宏大,以歷史悠久而著稱,現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