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洪湖市轄鎮。面積14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425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3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龍口。
沿革
1951年成立洪湖縣時,由沔陽、嘉魚兩縣劃來部分地區合併為洪湖縣第二區,轄龍口鎮和堤街、高橋等鄉。1958年改龍口公社。1961年改龍口區,原4個管理區改為5個公社。1975年撤區並社,復稱龍口公社。1984年分置龍口鎮和高橋、堤街、和里3鄉,1987年組建龍口鎮。
1996年,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轄蔣家墩、十屋、八屋墩、劉家邊、高峰嶺、汪家洲、杜家洲、肖家洲、群台、中村、堤街、紅洲、王家廟、月華、民心、王家邊、套口、華嚴、雙潭、雙橋、下街頭、糧洲、老洲、金家堤、河嶺上、鯉魚湖、傍湖、利國、烏沙、送奶洲、寶塔洲31個行政村和龍口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龍口,人口49191人,面積143.5平方千米,轄龍口1個居委會和五星、良洲、老洲、金星、河嶺、雙湖、傍湖、利國、烏沙、送奶、堤街、洪洲、月華、同興、華嚴、套口、雙壇、雙橋、高陸、石屋、八屋、群合、高洪、劉家、高橋、群興、三洪、汪塔、蔬菜、寶塔、王家廟、王家邊32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52173人。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083102:~001 121龍口街道居委會 ~200 220高陸村 ~201 220石屋村 ~202 220八屋村 ~203 220群合村 ~204 220高洪村 ~205 220劉家村 ~206 220高橋村 ~207 220農聯村 ~208 220群星村 ~209 122三紅村 ~210 122堤街村 ~211 122紅洲村 ~212 122王家廟村 ~213 220月華村 ~214 220同興村 ~215 220王家邊村 ~216 220華嚴村 ~217 220套口村 ~218 220雙橋村 ~219 220雙潭村 ~220 220五星村 ~221 220良洲村 ~222 220老洲村 ~223 220金星村 ~224 220河嶺村 ~225 220雙湖村 ~226 220傍湖村 ~227 220利國村 ~228 220烏沙村 ~229 220送奶村 ~230 220寶塔村 ~231 220蔬菜村
經濟
一、傳統糧棉油種植大鎮
全鎮共有糧棉油種植面積6.2萬畝。品種優質率達100%,其中優質棉2萬畝,優質稻2萬畝,優質油菜2.2萬畝。該鎮依託資源,發展農副產品加企業。全鎮共有糧棉加工企業13家,棉花加工企業8家,油料加工企業2家,木材加工企業8家。
洪湖銀鯽
該鎮瞄準市場和消費需求,狠抓精品,優質、無公害水產板塊建設,發展名特優水產品種。
優質水產養殖面積 4.5萬畝,其中後湖集中連片精養面積4萬畝,銀鯽專養3.5萬畝,鱖魚、 泥鰍、 黃鱔、 河蟹名優套養1萬畝。
2004年,該鎮後湖4萬畝水產養殖板塊被省農業廳定為 “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 其出產的銀鯽獲國家 “綠色產品” 認證,打造成 “洪湖銀鯽” 品牌,年水產品總量4萬餘噸,銀鯽2萬噸,成為 武漢 “活鮮魚缸”,產品運銷 湖南、 河南、 江西、 河北、 江蘇等省市。
千年古鎮
作為長江邊的千年古鎮,自1988年,龍口鎮立足鎮情,搶抓機遇,走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發展道路,制定實施 “結構調整” 、 “水產富鎮” 、 “工業強鎮” 、 “招商活鎮”發展戰略,致力於拓展為江畔明星鄉鎮。鎮域經濟穩定快速發展,2006年全鎮完成工業產值3.5億元,完成財政收入69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300元。
二、一日(晝夜)游線路推薦:
1、上午八時自武漢出發,上京港澳高速漢南洪湖出口,轉武監高速,行駛35公里在新灘鎮轉103省道,行駛42公里在呂蒙口轉329省道,行駛4公里約九時半到龍口鎮傍湖村十三溝。
2、在傍湖村十三溝參觀著名的人民詩人“丁力紀念閣”,瞻仰丁力詩歌遺物和臧克家、公木、鄒荻帆、胡牧等寫的唁文悼詩,拜訪詩人故居和故友。
3、離開十三溝後繼續沿329省道前行4公里到龍口鎮。遊覽龍口鎮老街,觀看磨豆腐、打糍粑等傳統項目;聽龍口人說古漢語活化石龍口方言,最好錄音一段,現代信息交流發展太快,龍口方言早晚要被同化;在龍口鎮鎮標前留影;然後步行至長江邊,憑弔諸葛亮草船借箭、呂蒙白衣渡江、黃蓋詐降火燒赤壁開始進入決戰狀態出發地。幸運的話可能在江灘上能拾撿到赤壁之戰時遺留的被泥沙沖刷下來的鏽蝕箭頭,在江中看見隨波嬉戲的白鰭豚,這裡是白鰭豚保護區中心地段。
4、中午建議在龍口鎮新街吊鍋狗肉坊吃傳統龍口大餐,肉糕、酸炸必須品嘗,吊鍋狗肉嘛,是新特色,自己定奪。時令巧的話,推薦點藕沾、蘆蒿湯。午餐後可以在街上採購龍口土特產,雞蛋糕、麻花很有特點。
5、下午前往鎮郊的堤街遊覽心源故里,瀏覽清末金石文字學家、書法家,政治家劉心源、著名藥學家劉紹光生平事跡、故居、遺物,端詳先賢書法作品。推薦在團魚洲、曲尺拐四處轉轉,感受感受仙氣。機遇好的話,可能在一些農家能見到劉心源墨寶真跡,也許意想不到的價格就能得到,但絕不可做違心交易喔。
6、出心源故里後,不到二公里,就是神秘的龍潭水怪現身地雙潭村。到雙潭後先繞潭一圈體驗一下詭異的氣氛,然後找個潭邊農家商談食宿事宜。村里沒有開發旅遊處在一種自然狀態,沒有旅店和飯館。村民很樸實,一般一個人交30到50元就可管晚餐和住宿。當然,他家吃啥你就跟著吃啥,因你他們多會加一兩道好菜的,住的是他們子女外出務工空下的床鋪,會給你洗乾淨的床單被褥的。但是上廁所要有思想準備,農村嘛,這個你懂的。晚上一定要到雙潭邊靜靜地坐著,數星星,看月亮,也許不知不覺中,潭中會有螢火蟲一樣的綠光冒出來,不要驚慌,更不要向水裡投石頭泥塊,當地人能做到,相信你也能。呵呵,激動之後,仔細看,也許就是螢火蟲。可是,沒看見水怪又有什麼關係,你看的是龍口八景之一的雙壇湛月。
7、第二天早晨可以啟程回龍口街上吃特色小吃,推薦吃炸糍粑、面窩,喝甜酒。然後奔三國古戰場赤壁,只有23公里路。中途經過辛亥革命元老楊時傑、蔡漢卿故里,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
(友情提示:到龍口旅遊,必須提前做好功課,至少通讀下面的《龍口鎮文化旅遊嚮導》一遍)
目 錄
三、龍口鎮地理位置
1、龍口鎮位於中國中部偏東南的湖北省南部,江漢平原南邊,長江的揚子江段北岸岸邊。
2、自駕車裡程:東北方向距武漢市90公里;西南方向距赤壁古戰場21公里(從長江南岸行駛8公里)、洪湖市城區39公里、洪湖湖區45公里、岳陽市岳陽樓110公里;荊州古城159公里。
3、龍口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獨特,遠古時為古雲夢澤,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曹操,吳將魯肅、呂蒙,農民起義將領黃巢,皆在此屯兵拒敵。現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美稱的白鰭豚保護區中心位置;是世界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活化石揚子鱷自然棲息地。
註:地圖正中心長江北岸為龍口鎮
四、龍口鎮歷史沿革、名稱由來
1、歷史沿革:龍口歷史悠久,春秋戰國,龍口為楚雲夢州國地,歸南郡州國;兩漢至南朝梁太監元年(公元503年)為州陵縣境,次年劃歸沔陽縣;崇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改隸玉沙縣;崇禧崇六年(公元1073年)以官堤為界,南屬嘉魚縣,北為沔陽縣;此後直至1951年6月,國家政務院批准增設洪湖縣,龍口鎮劃入洪湖。
2、名稱由來:龍口古稱練口,北魏酈道無所注《水經注》中有練口記載推之,迄今已有1450餘年。明歷進士袁中道在《由集市全漢口小河中作》詩云:“日暮黑雲去、且依龍口住”,據此,龍口正名已逾四百載。
五、龍口鎮風景名勝
龍口自然風光旖旎,南臨長江、北依內荊河、西引洪湖、東接四湖乾渠,具水鄉特色,蘊名州古剎。
有八大景點:玉沙古蹟、華嚴古剎、呂蒙古渡、心源故里、寶樹神庵、流擊龜頭、龍津浴日、雙壇湛月。
(圖片待補充)
六、龍口鎮名人
1、劉心源
劉心源(1848—1917),清末金石學家、文字學家、書法家,政治家,洪湖市龍口鎮人,字亞甫,號幼丹、夔叟、龍江先生,光緒二年的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會試同考官,江西道、廣東道、江南道、京畿道監察御史,河南副主考,夔州府、成都府知府,累官至廣西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二品頂戴,爵封榮祿大夫。清朝末年,劉心源拒絕督剿廣西發生農民起義,被朝廷除名。辛亥革命前夕,領導湖北保路運動,任湖北鐵路協會會長。武昌首義成功後,任湖北省臨時議會議長、湖北省第一任省長。
劉心源在仕途坎坷時,將興趣愛好集中在金石文字研究上,著有《古文審》、《古音》、《三代六書存》、《通鑑系注》、《凡誨篇》、《海書》、《孫子事證》、《楚辭箋注》、《廣西兵事》、《樂石文述》、《吉金文述》、《石文審》等考證“古文” 的作品和各種遊記120餘卷,開創了古漢字研究一代新風。時人謂其書曰“集古文之大成”,乃“古文字數千年之絕學”。日本國曾予以再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及英、法、日等國圖書館均有收藏,海內外漢學家都將其當作研究古漢字的工具書。郭沫若同文友們展開學述爭論時,遇到難於下結論的問題,就乾脆說:“按,當從劉心源所釋。”魯迅也多次托人求購劉心源的著作。郭沫若、王國維、章太炎、黃侃、顧頡剛等一大批近現代學著皆師承其學。
劉心源通過對古代文字的研究,對籀、篆、隸、楷、行、草等各體書法都了如指掌,可信手而書。而且從中脫穎而出,創造出一種別具一格的字型,很受當時人歡迎。《清代書風》一書評價劉心源的書法達到了“瀟灑飄逸,而又放而不肆,縱而不粗的極高境界。”他無論走到哪裡,哪裡就有人請他題字。至今許多山川名勝之地仍用石刻形式保存著他的墨寶。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峽夔門峭壁上碩大的 “夔門”和瞿塘峽的“瞿塘”題刻二方、成都駟馬橋篆刻《駟馬橋記》、都江堰伏龍觀隸書《離堆》刻石、武侯祠篆書《出師表》刻石,桂林疊彩山風洞北口的篆書《來風》刻石,以及四川眉山蘇公祠和廣西龍隱洞等地劉心源所書書法碑等等。
劉心源傳
出生於“倒撮箕口”
劉心源出生於龍口鎮騰雲洲曲尺怪村。起初,該村座北朝南,未曾命名。雍政時期,秀才劉灌山在村西頭橫著做了一幢房子,使這個村子形成一個拐把子,地形像魯班師傅用的曲尺。當地居民的住房名叫肆瓦樓,中間是天井,前面建門樓,兩邊有廂房,後面是正房,正房高於廂房,廂房高於門樓,外形像撮箕,撮箕口朝外,含財富往家裡扒之意。劉灌山卻將房子的高低次序全部顛倒,修成一個倒置的撮箕形,人們稱其為“倒撮箕口”。後來,劉灌山做過縣令,因為替老百姓說話,常遭人暗算,家鄉人曾多次貼錢貼米救他。有人就據此弄出一首歌謠來:“你像曲尺拐,我喊曲尺怪。撮箕口,朝里開,做官沒發財,還吃裡扒外!”從此曲尺怪的村名就傳開了。
劉灌山是劉心源的伯高祖。心源的父親號丹峰先生,是個廩生,母親叫金靈芝。道光二十八年,丹峰先生的住房被洪水衝垮,全家人借住在“倒撮箕口”里。夏曆八月初七日早晨,劉心源就出生在“倒撮箕口”里。劉心源出生時皮膚較黑,丹峰先生給他取了個乳名“三黑子”。村裡的人半耕半漁,愛講些魚精獺怪之類的故事,把三黑子說成是黑魚精投胎,塑造出《黑魚精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講道:“話說那宋朝的包公因為同兒子慪氣,誤睡了鐵棺材,千方百計出不來,這世上從此沒有清官。貪官們鬧得污泥濁水淹了包公墓。包公急了,變成一條黑魚。那黑魚牙齒鋒利腦殼硬,咬掉銅鉚釘,拱開鐵棺材,騰雲駕霧到了曲尺怪,見‘倒撮箕口’是個出清官的好地方,就乘機投了胎。”這故事表達了鄉親們希望清官降世的願望。後來,劉心源不負鄉親,果然成為一位廉吏。
金鯉下凡
關於劉心源的出世,另有說法是龍口鎮有個團魚洲,洲上有個村子名叫曲尺拐。這曲尺拐過去一面是水,三面被大片蘆葦包圍著。好多人都說這是一塊風水寶地。這天清早,在村東農民劉正鈞一間茅屋裡,接生婆正在為正鈞妻接生,誰知一個時辰過去了,嬰兒還沒臨盆。又一個時辰過去了,還是沒得動靜,只聽見孕婦痛苦的喊聲,一家老小卜分著急,不知如何是好。這時 ? 雷鳴雨大,行人稀少,只聽見一聲巨響,一道刺眼的紅光從水巾衝起圍著茅屋轉了兩圈後,變成一條大紅的鯉魚鑽進茅屋,撲到孕婦身上不見了。半個時辰後,產婦生下了一個男伢,全家老小喜歡得不得了。接生婆抱著伢兒左看右看,突然大聲說:“這伢兒兩耳都有一根三寸長的黑須,只怕是仙鯉下凡投胎喲 ! ”伢兒的父親劉正鈞聽了,也覺得接生婆說得有理,因這伢排行第三,當即為伢兒取了乳名叫“三黑”。後改學名劉心源。
被譽為龍江才子
劉灌山外出為官之後,其後裔將倒撮箕口的房子捐給了村里。村民們覺得“吃裡扒外”有點不雅,就想:“既然這屋子發外不發內,何不用來辦一所學校,讓孩子們從這裡走出去呢?”就在倒撮箕口裡辦起了學堂。果然人才輩出,愛因斯坦的得意門生劉紹光、“中國桐油大王”劉瑚、著名鐵路橋樑專家劉瓊、兒童教育家劉紹縵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人士皆從這裡走出去,至今在國內外有高級職稱的達30餘人,曲尺怪由此成為江漢名村。當年,劉心源的家與倒撮箕口屋挨著屋,學步後總愛在倒撮箕口門前玩耍。他的堂兄小酉先生在裡面執教。一天,心源歪著腦袋看那學堂里:小酉先生嚴肅地坐著,一名學生站在小酉先生桌前,面對牆壁背《伐檀》。那學生背到“置之河之乾兮”時,可能是老師講課時他分了神,沒記住“乾”字的古音,此時要一字一名地背,便露了餡。只見那學生伢搖著腦袋“置之河之啦哪呀,置之河之啦哪呀”,不時地扭頭偷看小酉先生,想乘先生不注意時混過去,而小酉先生的眼睛又一直盯著那學生。劉心源看到眼裡,暗自好笑。待那學生伢再背到“置之河之”時,心源忍不住一聲大叫:“岸兮!”這一叫不打緊,立刻滿堂啞然,四座凝神。小酉先生將心源抱進學堂,當著學生的面要他背古詩。心源當時只有兩歲半,竟一連背了13首。從此,人們便眾口一詞地說心源是個才子,喊他“才伢”。他12歲參加縣試,初試便取得第一名,因他的家鄉老龍口至嘉魚縣城“龍潭山”江段古稱龍江,人們便稱呼他“龍江才子”。
家裡有“一車二船”
劉心源幼年喪父,父親丹峰先生為人耿直,仗義疏財,撒手而去後,家徒四壁,留給母親金靈芝四個未成年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