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冊

鼠尾冊又稱“虎頭鼠尾冊”、“龍頭蛇尾冊”,為明朝中葉賦役徵收辦法。

介紹

鼠尾冊又稱“虎頭鼠尾冊”、“龍頭蛇尾冊”,為明朝中葉賦役徵收辦法。此法主要內容為:差役以丁糧為宗,力差、銀差取決於丁糧多少。無論大小戶一律造冊,把丁糧多的大戶、富戶編在前,以負擔重役,把丁糧少的小戶、貧戶編在後,以當輕役。前為大戶如虎頭,後為小戶為鼠尾,故有此名。

實施背景

初役法,以里甲為基礎,每里百戶,分十甲,各值役一年。役有輕重,戶有上下,負擔不能平均。里甲與吏胥編派差役時,常常優容勢家而攤於小戶,又造成人為的不均。明宣宗宣德年間,普通百姓已負荷不起沉重的差役負擔,紛紛逃亡。於是在明英宗正統年間,僉事夏時於江西創立此法。

與明初役法的不同處

鼠尾冊法與明初役法有四點不同:
一、戶則上下,專憑丁口與田產,不計其他財產。
二、打破分里分甲之制,按全縣民戶丁田多寡,定全縣戶則上下,由大至小以簽配差役。
三、市民商賈專供銀差。
四、差役編簽之權由里甲移歸州縣。

後世評價

鼠尾冊法,按土地均平力役,避免了大戶、富戶逃役,也簡化了賦役手續。明神宗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基本上役歸於地,計畝徵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鼠尾冊法的精神。明代鼠尾冊與元代“鼠尾文簿”內容基本相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