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金華、著名政治學家俞可平作序推薦。作者包永輝為著名時政暢銷書作家,在業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著作《政道——仇和十年》一書銷量達20多萬冊。《黑馬南通》一條城市線,將城市發展的歷程、秘訣逐一剖析,對於研究區域經濟的專家、學者而言,具有借鑑和啟發意義。另外一條是人物線,講述以溫和的羅一民為代表,南通執政團隊如何針對落後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作者簡介
包永輝,新華社高級記者。長期致力於“三農”問題和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報導與研究,有數十篇稿件引起中央高層的重視及社會的強烈反響。著有《政道——仇和十年》一書,發行量達20多萬冊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對中國大多數城市而言,南通是個模範生,認真研究它可能會對中國的發展有所裨益。
——全國政協副主席、審計署原審計長李金華
南通在進入21世紀後的許多重大變化,都與羅一民有直接的關係。羅一民溫文爾雅,按照政界的通常標準,他甚至沒有“個性”。但初次交談,我就發現,其實羅一民是一位真正有個性的官員。
在官場理性與日常理性之間,他似乎更遵守日常理性,這也使得有些人認為羅一民“政治上不成熟”。要我說,這其中的許多“不成熟”之處,恰恰是官場中的君子品質,是民主政治條件下官員的可貴之處。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著名政治學者俞可平
名人推薦
對中國大多數城市而言,南通是個模範生,認真研究它可能會對中國的發展有所裨益。
——全國政協副主席,審計署原審計長 李金華
南通在進入21世紀後的許多重大變化,都與羅一民有直接的關係。羅一民溫文爾雅,按照政界的通常標準,他甚至沒有“個性”。但初次交談,我就發現,其實羅一民是一位真正有個性的官員。在官場理性與日常理性之間,他似乎更遵守日常理性,這也使得有些人認為羅一民“政治上不成熟”。要我說,這其中的許多“不成熟”之處,恰恰是官場中的君子品質,是民主政治條件下官員的可貴之處。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著名政治學家 俞可平
圖書目錄
序一我為家鄉唱讚歌李金華1
序二《黑馬南通》的資政價值俞可平4
自序我為什麼要寫南通?6
前言南通崛起的秘密1
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1
滿堂紅,滿眼綠3
崛起的不是城,是人5
功夫在詩外7
上篇溫文爾雅中醫施治
新官上任,他沒有燒過“一把火”;主政十年,他沒有撤過一個幹部的職。溫文爾雅的羅一民,用槓桿撐起了南通的崛起。
第一章“公子”主政2
一“形式上的投票”3
令人生疑的“公子”4
“巨龍”閉著一隻眼5
“堡壘里的戰鬥”6
二政治上的“不成熟”9
“早晚回南京,何必為南通較真?”10
三“自我革命”
“我從未直接給財政局批過一張條子”
“我慶幸自己守住了底線”
四“一定要贏得南通人民心中的那一票”17
第二章反“軟腐敗”20
一“軟腐敗”21
二越位23
三破解世界性難題25
動力機制的最大亮色28
“怎么用”與“怎么評”同樣重要29
四人隨王法草隨風30
第三章強攻,還得“穩中求”33
一一把鑰匙開一把鎖34
停頓的改革34
不能圖一時痛快37
二改革不能信馬由韁39
改革改到自己頭上39
對症下藥41
全國的榜樣43
三超前的城鄉統籌45
最後一塊“空白”填上了45
“住有所居”46
個性幫扶47
第四章天下“和為貴”49
一“大調解”50
當舊辦法不合時宜50
讓人滿意的試點51
業餘能否變專業52
酒香不怕巷子深54
大調解,鈍化社會矛盾的利器55
走向世界的大調解57
二“南北鴻溝”是怎樣踏平的?58
南三縣與北三縣的“楚河漢界”58
配好班子指好路子60
找準自己的定位60
被追趕的時候跑得更快63
三性別比,驚天下66
“我不是李向南”——69
—羅一民訪談錄之一
中篇“大”夢誰先覺
大橋、大港、大船、大園,民營經濟大市、吸引外資大市
第五章“大橋”是怎樣煉成的?78
一南通,南不通!79
二“無地自容”的一次攻關
三悲喜兩重天83
再起波瀾84
差一點就葬送了86
四反敗為勝87
夢想或將遙遙無期87
塵埃落定89
重大的成功從來不是輕鬆得來的91
第六章大船,大港,震撼!92
一誰也搶不去的優勢93
二“東方大港”不是夢95
三中國“船谷”的震撼99
曾經的蘆葦盪100
敢拿雞蛋碰石頭101
四震撼的背後102
政府服務,讓亮點變支柱103
人才、技術,紛至沓來104
第七章強勢政府催生的民營經濟大市108
一“主流經濟”一出口,與會者都笑了109
二取法乎上111
定調大會111
動員大會112
現場大會113
表彰大會114
三州官放火,百姓點燈115
點火者,氛圍創造者115
守夜者,環境最佳化者117
指揮者,藍圖繪製者118
第八章“撐竿跳”121
一知恥而後勇122
二一將無謀,累死三軍125
用毛澤東思想指導招商引資12
千軍萬馬不敵一個好定位126
用加法不用減法127
三世界在我腳下128
不玩虛的129
乾與身份不符的大事13
歷史懲罰失敗者13
四小金三角13
不能躺在大橋上13
招商引園13
小金三角13
今天,我們怎樣學張謇——138
羅一民訪談錄之二
下篇功夫在詩外
文化、精神、教育、體育等詩外的功夫一方面成就了南通的軟實力,另一方面讓南通人活得有滋味、有文化、有尊嚴,讓南通城充滿了道德的力量。
第九章中國近代第一城146
一打撈被遺忘的張謇147
常把“張謇”當“張騫”147
被遺忘的張謇148
打撈張謇149
對張謇的攻擊毫不留情150
二你們是中國近代第一城152
一語驚醒夢中人152
不能守株待兔154
“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衝擊波155
質疑聲漸漸稀落156
三“通州老鼠”與南通精神159
“通州老鼠”159
不能走過場160
目的不是整幾句漂亮的詞句161
四歷史文化名城162
第十章城市,因道德而生動而美麗166
一無紅包醫院167
執拗的記者遇上了更為執拗的編輯167
生存危機下的“亮劍”169
開正道堵邪門170
這樣的堂吉訶德越多越好172
二我們身邊的平民楷模173
南通版活雷鋒174
高幹子弟的平民情懷175
平民化的創建路176
第十一章詩意地棲息178
一朱鎔基為南通“摘帽”179
朱鎔基:你要把南通從垃圾堆中解放出來!180
一次讓羅一民臨時改口的會議180
南通沒戲?183
朱鎔基給南通“摘帽”186
二環保不做“姨太太”186
再也不能讓環保充當“姨太太”了187
頂得住才能站得住188
既不心慈手軟,也不因噎廢食190
三文氣沛然的博物館群191
“拿”來的珠算博物館192
“要”來的審計博物館196
“哭”來的藍印花布博物館198
“吵”來的沈壽藝術館201
世界級的調研報告203
第十二章南通的群星閃耀時206
一父教育207
“父教育、母實業”理念207
建立名師的培養機制210
為寒門學子鋪就成功之路212
南通教育不等於高考教育213
二冠軍搖籃的“頂風作案”214
“尊敬的各位球友,大家好”215
我們不能自我矮化216
一分錢沒出,辦成了大事217
又一塊“金牌”219
三“一日三金”:內參送到國務委員案頭220
從金牌戰略到人才戰略221
體教結合222
國務委員的批示223
四“不忍離南通”224
我為什麼要玩“虛”—羅一民訪談錄之三的——228
尾聲不求盡如我意234
附錄一:羅一民與南通10年238
附錄二:不忍離南通243
附錄三:南通新世紀以來大事記246
鳴謝253
序言
我為什麼要寫南通?
南通,上海對面的那個城市。
南通,位居長江“龍睛”的地方。
五年來,它像一匹黑馬,不容分說地衝進我的視野:
最近五年,它的工業經濟、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GDP增長速度之類的許多主要經濟指標,一躍而上,全面融入江蘇經濟的第一方陣——蘇南板塊;
在GDP的增速上,南通曾連續三年居江蘇之首;
剛剛過去的2009年,它在長三角核心圈16個城市中,GDP增長速度達到14%,排名第一。
然而,江蘇之外,甚至於南通之外,社會公眾對南通這匹黑馬,幾乎沒有任何印象。每每提起南通,人們只是淡淡想起一個早已作古的清末狀元、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張謇。這似乎是人們記憶中的南通唯一的驕傲。至於她的再度崛起,除了少數官員和理論家,普通百姓知之甚少。
這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我是一個記者,我對這座城市的調研越發深入,講述黑馬崛起的衝動,就越發的強烈。然而,正因為我是一個記者,我所認識的傳播規律告訴我,因為南通之外的普通百姓的知之甚少,南通崛起的故事,不但不能像《仇和十年》那樣洛陽紙貴,可能連暢銷書的一般標準都達不到。
猶豫不決間,寫,還是不寫,就像哈姆雷特“生,還是死”,成了一個問題。
2009年8月8日至9日,溫家寶總理在南通考察。期間,他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南通來晚了。”無獨有偶,據說2008年5月10日至12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視察南通時,也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南通,我來晚了。”
任職新華社20多年了,我在這個國家通訊社撰寫了可以用“無數”誇說的新聞稿件,採訪中央領導視察地方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耳聞國務院總理對一個城市說“來晚了”,還是頭一回。
總理的這句話,讓我重新考慮寫不寫南通的問題。當然,我所說的寫不寫南通,指的不是一般的新聞稿件,而是“大部頭”的非虛構作品,一如我曾經撰寫的發行近20萬冊的《仇和十年》。
我與新聞界的老領導、老同事、老朋友做了很多次交流,最後,我下定決心寫南通,即使出力不討好,也得寫,因為我找到了寫作南通的理由:
寫南通,因為它在世紀之初的經驗值得其他地市學習借鑑。南通的崛起,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謎,一個在江蘇13個地市中一度處於倒數行列的“留級生”何以在短短數年之內,成為中國地級市的“模範生”?它不僅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還在政治改革、經濟改革、社會事業改革中,頻頻領先,飄灑自如,箇中原因何在?我還感到奇怪的是,大凡快速發展的城市,往往逃脫不了刀光劍影、乾群緊張的宿命,而南通卻成為一個政通人和的城市,一個為全國貢獻了“大調解”和諧經驗的城市,其中門道在哪裡?我覺得,將中央黨校理論家們津津樂道的南通現象、南通特色、南通模式、南通經驗的故事,說與更廣大的讀者,讓地方黨政負責人學習借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寫南通,也是新華社記者的責任和使命。一個新聞界的俊才跟我說,南通崛起,不是一個普通的經濟騰飛的故事,而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事業均衡發展的典範,在中國283個地級市中,它是一個“模範生”。你一定要寫南通,你寫好了,對中國的官員,特別是地方黨政負責人,具有資政價值,某種程度上,你寫的就是一本“市委書記的資治通鑑”。這個比喻讓我興奮,讓我著迷。我在新華社這么多年,如果能在日常的新聞採訪之餘,寫下這么一本市委書記的資治通鑑,即擔負了新華社記者應該擔負的使命,又回報了新華社的栽培之恩,何樂而不為?
除此之外,寫南通,還有個人專業追求上的一份野心。《仇和十年》意想不到的成功,成了我職業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如今的南通,無論是崛起的方式,還是市委書記羅一民個人的施政風格,與仇和反差很大,我很難說哪一個更好,因為他們都在各自主政的區域內,將資源利用到最大限度,將個人魅力發揮到極致。他們都是有理想有實踐有成就的黨內精英,但一個是農民的兒子,一個是高幹子弟,人生經歷殊為不同。如果我能將這樣兩個市委書記一併寫出來,對我這個身為正高級職稱的高級記者來說,或許是一生的成就。
2009年9月20日的南通,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金桂飄香,秋風送爽。在南通採訪期間,我特意抽出半天的時間,第三次登上了以“八小名山”之首著稱的佛教聖地——狼山。狼山最讓我印象深刻、揮之不去的,是清代通州州官平翰那幅久負盛名的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
站在這幅對聯面前,我思考良久,驀地有了一個聯想和靈感:南通近十年來經濟社會的“火山爆發”,終於讓灰頭土臉、抬不起頭來的南通人一掃多年來的鬱悶,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而這正像是狼山上的一聲長嘯。我想,如果我的這本書寫好了,將南通的執政理念、發展路徑、改革探索傳播出去,其對當下轉型時期的中國來說,也許會產生山鳴谷應般的迴響。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理由和使命鼓舞著我寫南通,但是,面對歷史與英雄人物的關係,我很難處理。我取來《拿破崙時代》,想看看法國那位偉大的歷史學家,是怎樣撰寫時代與人物的,可是,無論我怎樣看,他都是在寫人。我與羅一民交流過多次,他不反對我以新華社記者的身份去採訪,但他反覆強調不能突出他個人,他一再說南通崛起不是他一個人幹的,而是歷任班子和各級領導帶領770萬人民乾出來的。
我答應我會處理好,現在,書稿出來了,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兌現我對羅一民的承諾,我只是知道,上海對岸的崛起故事,我講完整了,內在的肌理差不多也清晰了。若問這部書稿有沒有從一個側面映射這個時代,反思這個時代,激勵這個時代,尚不敢肯定。
我能告訴你的是,我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