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是指對影響黃金價格的基本層面進行研究,來預測市場走勢。基本面分析是黃金投資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不可缺少的一步。基本面可以分析市場的大勢所趨,但不能捕捉細微的市場變化,把握最佳的入場時機;所以黃金投資中除了要補充基本面知識以外,還要通過技術分析來補充。
1、優勢(1)了解市場的現狀,了解市場是處於收縮還是會有所增長。
(2)現在應該入市還是離市,投資的資金應該增加還是減少。
(3)市場狀況是否過熟,市場趨勢如何。
(1)部分產金國家的資料難以獲得或時間滯後。
(2)只能告訴我們黃金價格的大勢所趨,而不能向我們提供入市的最佳時機。
(3)不能捕捉到細微的變化,捕捉不到近期的峰頂和谷底。
黃金供求分析
20世紀70年代以前,黃金價格基本由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決定,國際上黃金價格比較穩定。70年代初期,黃金價格不再與美元直接掛鈎,黃金價格逐漸市場化,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日益增多,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供給:
金礦開採:
a.全世界近幾年每年金礦開採量約2500噸左右,每年產量變動平穩.
b.全球已探明未開採的黃金儲量約7萬噸.只可供開採25年.
c.南非,美國等主要產金國產量下降,勘探大型金礦可能小
d.開採一大型金礦正常程式一般需要7-10年時間.
e.1980年後長期跌勢中,開採投入支出不斷減少
對價格的影響:金礦開採受本身行業特性限制,對價格的敏感度低,價格的大幅上漲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反映到產量增加。
例子:1979-1980年金價爆漲,最高至850美元,但金礦開採量直到1981年都無重大改變,到了1983年才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世界黃金生產的歷史與現狀: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全局來看,19世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世紀。在19世紀之前數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到19世紀黃金生產躍上了新台階,100年期間生產的黃金達到了1.15萬噸,是18世紀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間就生產了1萬噸。
進入20世紀後,總得來說,世界上黃金的生產總體呈上升趨勢,分別出現過幾次產量大增的現象。在1900年世界黃金產量每年300噸,在20世紀早期最高年份產量達到每年700噸、30年代最高產量年份達到每年1300噸、60年代最高產量年份產量接近1500噸,80年代世界黃金年產量突破2000噸,20世紀90年代至今產量總體還在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黃金產量還是比較穩定的,21世紀以來世界黃金產量平均穩定在2600噸左右。
目前,雖然一些國家的黃金產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亞、秘魯、印尼黃金產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國等黃金生產大國的黃金產量在下降。另外,由於金礦產業投資周期長、開採成本高。從歷史數據看,全球礦產金數量不可能快速增長。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幾年世界黃金產量不會變化很大,依然比較穩定。
據科學家推斷,地殼中的黃金資源大約有60萬億噸,人均1萬多噸。但是,到目前為止,世界現查明的黃金資源量僅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截止2005年,人類採掘出的黃金不過12.5萬噸,約占總儲量的六億分之一,人均只有20克。
地球上的黃金分布很不均勻,雖然,目前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金,但是各國產黃金產量差異很大,各地產量卻頗為不平均,其中2004年世界前10名產金國依次為: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秘魯、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其中中國黃金產量近年來一直處於世界排名第四的位置。在2004年,南非、澳大利亞及美國產量分別占到世界總產金量的13.9%、10.6%、10.2%;而我國的產金量也達到8.6%。目前,世界每年礦產黃金2600噸左右,但是能達到目前這個產量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不斷探索和努力的結果。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全局來看,19世紀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世紀。在19世紀之前,人類社會的黃金生產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認為:在19世紀之前數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由於19紀一系列黃金資源的發現,使得從那時起黃金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紀後半葉的50年裡,黃金產量超過了這之前5000年的總量。
19世紀開創黃金生產新紀元的是俄國在18世紀中期烏拉爾山東坡岩金礦的發現,這個發現使俄國採金業開始復甦,不過當時產量不很高,40年後僅生產了2.6噸黃金,但這使沙皇看到了希望,從而加強了金礦資源勘探工作,在這之後的70年裡,俄國又發現並開採了許多金礦,到1840年俄國的黃金年產量已經達到43.5噸,到1847年俄國黃金年產量占全世界年總產量的60%。但是俄國人所取得的這些成就同以後人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所取得的收穫相比卻有些相形見絀了。
1848年美國加州發現了黃金,很快就有數千人匯集在此處尋找金礦,第一年就生產了25萬美元的黃金,第二年就增加了40倍,之後黃金產量逐年提高,到了1852年產量達到77噸,1853年達到93噸。
美國發現黃金3年後的1851年,在澳大利亞也發現了黃金,澳大利亞黃金產量也開始快速提高,1852年澳大利亞產金26.4噸,1853年年產金達到70噸。
之後是南非在1886年發現黃金,1887年南非的黃金產量僅有1.2噸,5年後增加了25倍,達到30噸,1898年達到120噸,居世界第一。一直到現在,南非總計生產了數千年來全世界礦產黃金總量的40%。
趕上19世紀黃金生產力大發展末班車的是加拿大。1896年兩個探金者亨德森和卡馬克在捕撈大馬哈魚時,在克朗代克發現了黃金,從而誕生了一個新城市——道森市,這一地區的黃金一直開採到1966年。
總結19世紀世界黃金生產歷史,可以看出:18世紀的100年間全世界共生產黃金不足200噸,到19世紀黃金生產躍上了新台階,100年期間生產的黃金達到了1.15萬噸,是18世紀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間就生產了1萬噸,也就是說,19世紀後50年平均每年全世界產金200噸。
進入20世紀後,總得來說,世界上黃金的生產總體呈上升趨勢,分別出現過幾次產量大增的現象。在1900年世界黃金產量每年300噸,在20世紀早期最高年份產量達到每年700噸、30年代最高產量年份達到每年1300噸、60年代最高產量年份產量接近1500噸,80年代世界黃金年產量突破2000噸,20世紀90年代至今產量總體還在增長。
19世紀形成的世界黃金生產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續至今,19世紀形成的產金大國目前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產出國。自1980年以來,南非的產金量呈穩步下降趨勢,尤其90年代以後,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產金量仍居世界各國第一位;美國的產金量一直處於不斷增長狀態,特別是自80年代後期起,已躍居世界第二位;而澳大利亞的產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產金量趨於穩定,變化不大。目前全球主要產金國有: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不過,百年來世界黃金生產格局也有一些變化,特別是近年來,美國、非洲黃金產量下降的同時,南美的秘魯、阿根廷以及東南亞的黃金產量在顯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黃金產量已占到全球的14%。
目前,雖然一些國家的黃金產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亞、秘魯、印尼的黃金產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國等黃金生產大國的黃金產量卻在下降,特別是南非,其2005年的產量下降了15%,僅為300噸左右,這將使得全球的黃金產量難有提高。另外,由於金礦產業投資周期長、開採成本高,如果在一個地方勘探出黃金,按照正常的程式需要7-10年才能生產出黃金來,因為光地質探礦就需要2~3年,然後再做工程,開採礦石,再冶煉,最快也要4~5年。從歷史數據看,全球礦產金數量不可能快速增長,未來幾年世界黃金產量不會變化很大,依然會比較穩定。
影響黃金價格的八大因素
供需關係
1、金礦供應
a.全世界近幾年每年金礦開採量約2500噸左右,每年產量變動平穩。
b.全球已探明未開採的黃金儲量約7萬噸.只可供開採25年。
c.南非,美國等主要產金國產量下降, 勘探大型金礦可能小 。
d.開採一大型金礦正常程式一般需要7-10年時間。
e.1980年後長期跌勢中,開採投入支出不斷減少。
2、央行售金
a.央行持有黃金比例約為19%,歐洲央行一直拋售黃金.。
b.《華盛頓協定》規定2004年9月起,5年內每年售金限500噸 。
c.中國,日本等央行黃金儲備比例僅約1%.。
d.銀行向央行拆借黃金,金商套期對沖。
3、再生金
a.變動平穩,有平抑金價波動之作用 。
b.2005年僅增加1.5%,為861噸 。
c.投資者對金價漲跌的預期對再生金的影響較大 。
4、工業需求
a.主要在電子工業需求與牙醫需求,占黃金總需求的10%左右 。
b. 受工業行業限制,變動平穩,對金價影響小 。
c. 2005年同比平穩增長2%,為419噸。
5、飾金需求
a.占黃金需求比例為75%左右,分額最大
b.2005年增長5%,為2736噸
c.傳統飾金消費大國為印度,沙特,阿聯,中國,土耳其等;
美元與黃金
美元是國際黃金市場上的標價貨幣,因而與金價呈現負相關.假設金價本身價值未有變動,美元下跌,那金價在價格上就表現為上漲。黃金作為美元資產的替代投資工具.實際上在2005年之前的幾年,金價的不斷上漲,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美元連續三年的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