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釀節簡介
過去,紹興民間自古有“冬釀”祭祀酒神、祈求福祉的傳統。黃酒,即紹興酒。中國黃酒是具有七千多年悠久歷史的特色酒種,早在河姆渡文化時期人們就開始栽培稻穀,作為我國國粹酒之一,黃酒的口味、營養價值、文化底蘊遠在啤酒、白酒之上,鑑湖是紹興人的“母親河”,也是紹興黃酒的“血脈”,同時也是國家對紹興黃酒實施原產地域保護的重要之一,為數眾多的黃酒廠分布於鑑湖水系沿岸。
為進一步弘揚地方傳統風俗,傳播紹興酒獨特文化魅力,2007年11月8日(農曆立冬),由中國紹興黃酒產業基地建管委、浙江省老字號企業協會等多家單位攜手主辦的——塔牌2007紹興黃酒開釀節暨“鑑湖源頭與紹興黃酒”戰略發展研討會在紹興湖塘隆重舉辦。浙江塔牌紹興在2006年已成功舉辦首屆黃酒開釀節,還表示開釀節今後還要持續性地舉辦,要將開釀節打造成紹興黃酒每年一次重要的文化節日。
起源考證
立冬,是紹興黃酒開始投料發酵的日子。千百年來,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紹興人把在這段最適合的時間釀黃酒,稱為“冬釀”。 在這天,紹興民間祭祀“酒神”,祈求福祉,並逐步演變成紹興一種酒俗和風情,這在有著文化名城之稱的紹興,顯得十分重要,說到底,它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創意。冬釀黃酒在寒冷的季節里用釀酒大師的技術釀造出醇香、鮮爽、讓人陶醉的美酒。這也是在農曆立冬舉行黃酒開釀節的意義所在。
春天、夏天、秋天也可以釀酒,但酒味就不一樣了,品質較差。陰陽不平衡之故。手工紹興酒的釀造看重冬水,清《遵生八箋》云:“立冬,水相;冬至,水旺;立春,水休……”意曰冬天是水質最美最好的季節,用冬天的水方可釀出美酒。一年之中,鑑湖水的最佳季節在當年l0月到次年2月之間。此季節水體溶氧值高,變化幅度小,水質穩定,同時冬季水溫低,含雜菌少,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兩相配合,所以紹興酒必重冬釀。這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實踐得來的寶貴經驗,也是完全符合科學道理的。
世事萬物皆陰陽而定,陰陽平衡,萬事和諧。夏天主陽,冬天主陰。夏天炎熱而人躁氣悶,很不舒服。但在陽的季節里,大自然卻給予了我們許多陰的農產品,這就是陽中有陰,諸如西瓜、南瓜、絲瓜等一些涼爽瓜果,讓人們吃了這些物品達到人體陰陽平衡。而在冬的季節里人的身體也就跟著主陰,但就是在這個大陰的冬季,同樣大自然給了我們主陽的產品,如一些補品大多產自寒冷的地方,比如人參等。而我們的祖先利用寒冷的冬季釀出主陽暖身的紹興酒,讓人們身體同樣達到陰陽平衡,度過寒冷的冬季。在這裡就紹興酒本品來講,在陰的季節里釀出主陽的紹興酒,其最終產品紹興酒同理也是陰陽平衡的物品,是天人合一而作的極品。《天工開物》意即按照、利用大自然的客觀規律用人工的技巧,開發製造出有用的物品。也因此有了一句:“釀酒不借天力酒無味”的老話。
清童岳薦在《調鼎記》中云:“越州所屬八縣,山、會、肖、諸、余、上、新、嵊,獨山、會之酒,遍行天下,名之曰紹興,水使然也。如山陰之東浦、路莊,會稽之吳融、孫端,皆出酒之數。其味清淡而兼重,而不溫不冷,推為第一。新、嵊亦有是酒,而卻不同,新昌以井水,嵊縣以溪水,造之雖好,不能久存,總不如山、會之輕、清、香美也。
黃酒冬釀的意義
手工冬釀的就一般都是在低溫長時間發酵(90多天)的環境中釀製的黃酒,如此釀酒品質優。但是機械化釀酒常年可釀,發酵時間短(20多天)酒質一般,沒有特色。黃酒的美味與釀造的季節、地域、原料、手藝有著密切的關係。順應天時地利而作,即為自然傑作,方有自然之美味。古先秦考工記有言: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而可以為良。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其書名很有意思,“天”指大自然,“工”指人工、技巧,“開”指開發、製造,“物”指有用之物、產品。這是2500多年前,這是對塔牌黃酒手工工藝品的品質保證的高度總結,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這段話仍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塔牌黃酒採用傳統工藝,一年一個周期,嚴格按照節氣生產。三伏天精製自然培養的白藥,農曆八月踏制麥曲,立冬開始投料發酵,立春方開榨煎酒。利用寒冷的冬季釀出主陽暖身的紹興酒,讓人們身體達到陰陽平衡,度過寒冷的冬季。投料前須先將大米浸泡十八天,進行乳酸發酵,然後蒸飯開耙發酵,發酵後酒醅須裝入酒罈並置於露天,經低溫長時間後發酵,以吸取日月之精華天地之靈氣。接受晝溫夜冷、風霜雨雪的溫差變化,使得酒中香氣成份馥郁,酒體醇厚豐滿、香醇味美、甘鮮爽潔、舒適宜人,有了補血養顏、活血祛寒、抗衰護心等養生保健的功效。
民俗與傳統
紹興在釀酒過程中,在酒文化的演變過程中,民間活動多,通過勞作,將釀酒的過程演變成一種風情,進而沉澱成一種文化。紹興是黃酒文化的發源地,黃酒根植於生活之中,它有著一種旺盛的生命之力,是一種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人類的“記憶”。黃酒不僅是一種物質,更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水鄉之魂,與當地的民俗民風緊密相連,也是一種美的凝聚。舉辦黃酒開釀節其實就是挖掘和展示黃酒風情和文化的一種嘗試。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代表84歲的王阿牛(現任浙江塔牌黃酒有限公司釀酒技術顧問),從17歲就開始參加每年立冬的黃酒開釀,他說,從祭祀“酒神”的開釀,到釀製黃
酒工藝的展示,到一種風情的演示,不僅僅紹興黃酒釀造技藝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開釀的舉止和風俗,也同樣是一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它需要有一種載體展現這種“習慣”,在今天看來,這種“習慣”便是人們丟不下舍不掉的風俗文化。在2010年11月7日舉行的塔牌紹興酒開釀節上,王阿牛大師將把自己這幾十年來工作、研究中積累下的黃酒釀製技藝手稿,無償捐獻給塔牌紹興酒有限公司。
紹興黃酒開釀節不過是將黃酒的一種風俗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它完全可以成為紹興時常向遊人展示、表演的一個產品。有關人士認為,紹興的黃酒開釀節只是釀出紹興風情的一個開始,此後,紹興應該“釀”出更多的古城風情,讓整個城市都能在紹興的獨特風情中流淌自己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