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肉桂、熟地黃、半夏(制)、甘草(炙)各三分,石斛(酒炒)、當歸、川芎、黃芪(炙)、白朮各一兩,白芍藥一兩半,北五味子半兩,木香三錢半。
用法用量
上銼細。每服三錢,加生薑五片,大棗二枚,食前煎服。
功用
補中益氣。
主治
諸虛勞倦。
方義
方中黃芪、白朮、甘草健脾益氣;肉桂溫元陽,補虛損,宣通氣血,與黃芪、白朮相伍,能增其補中益氣之功;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藥四物養血和血;半夏燥濕醒睥,木香行氣和胃,二藥可使補而不滯;五味子、石斛養陰生津,既可補虛勞陰津之不足,又可防方中辛燥之品傷損正氣。褚藥相伍,與溫補為主,適用於諸虛勞倦,虛寒內生之症。
加減化裁
有熱,加柴胡。
文獻摘要
《景岳全書》:“黃芪益損湯,主治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骨蒸潮熱,百節疼痛,盜汗驚惕,咽燥唇焦,憔瘦少力,咳嗽多痰,咯吐衄血,寒熱往來,頰赤昏倦少食,服熱藥則熱煩躁滿,服寒藥則膈滿腹痛,及大病後榮衛不調,或婦人產後血氣未足,俱宜服此。人參、黃芪、當歸、熟地、黃白術、川芎、芍藥、麥冬、甘草、茯苓、山藥、五味子、木香、石斛、肉桂、丹皮等分量用法。上咀。每服一兩,水一盅半,姜五片,棗二枚,小麥五十粒,烏梅一個,煎七分。食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