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98年,黃聰開始從事紫砂壺的設計與製作工作,並有幸跟隨我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知名紫砂壺陶瓷藝人李碧芳老師學習。
2004年進入中央美院進修藝術造型設計 .其作品在集承師傳統和光素器的基礎上力求創新,對線條的細膩處理,或渾厚大氣,或瀟灑飄逸,整體和諧的美感,油然產生一種禪意
藝術履歷
對普通人來說,提起紫砂壺最先映入腦海的恐怕就是那些時常見諸報端的天價拍賣報導,而對收藏家來說,紫砂壺卻是藝術品中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無論是造型奇絕、雕工繁複,亦或者線條簡潔、清淡素雅,都能令人愛不釋手。
正如書法字畫一樣,紫砂壺背後的制壺藝人也是紫砂文化的一張特色名片。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充滿了神秘的手工藝行業,記者專程拜訪了中國工藝美術師--黃聰。
1979年出生於紫砂壺之鄉--江蘇宜興,黃聰笑稱自己可能生來就注定要與紫砂壺結下不解之緣。作為一名中國工藝美術師,黃聰2003年便開始從事紫砂壺的設計與製作,曾師從高級工藝美術師李碧芳等知名制壺大師學習,其作品在集承師傳統和光素器的基礎上力求創新,曾屢次在國內行業展中獲獎,並被多家博物館收藏。
黃聰對記者介紹,紫砂壺的製作大致包括預備、製作、燒制和後續工序四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很強的專業性。以最基礎的選泥為例,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最重要的就是泥的優劣,不僅泥色要好,燒制後紫砂質表給人的手感也要非常舒適,這樣才具備了一把好壺的基本要素。
在黃聰的工作室里,記者有幸參觀了他親手製作的各種紫砂壺作品。與花貨、筋紋器相比,黃聰更偏愛造型簡潔優雅、以強調線條美感為主的光素器製作。他談到,可能因為從國小習國畫的原因,他對中國傳統繪畫所展現出來的美學理念非常喜歡,並希望將他在國畫方面的藝術領悟融入到紫砂壺製作中去。
“光素器主要是壺體呈現幾何形,表面光素,又分圓貨、方貨兩大類。”黃聰說道,制壺其實和作畫很像,先要在腦海中構想出壺的樣子、結構、線條如何變化,然後才能開始捏作、印模。而製作的過程也很有趣,線條的流暢遒勁,表面的光滑圓融,轉折與邊角處的利落乾淨,真的就像在繪製一幅工筆畫,一絲一縷打磨出最佳美感與觸覺體驗。
在黃聰看來,光素器雖然簡單,卻有一種禪意般的永恆美感,屬於那種在綿長歲月的摩挲里,一點一點浸潤內心的感動。黃聰自己也反覆談到,制壺的過程就像一場‘靈修’,讓原本不具形態的泥煥發出蓬勃生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雕塑中,心態也變得平和、淡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