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黃琬(1)幼而慧(2)。祖父瓊,初為魏郡(3)太守。建和(4)元年正月日食(5)。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6)。太后詔(7)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8)。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注釋:
①黃琬:東漢人。
②辨慧:能說會道且聰明伶俐。
③魏郡:古郡名。
④建和:漢恆帝年號
⑤食:同“蝕”。
⑥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京城裡看不到日食而黃瓊把日食的情況報告朝廷,讓他們知道。
⑦詔:皇帝的命令。 ⑧未知所況:不知道如何來描述。
譯文:
黃琬雖然年幼但聰明。祖父黃瓊,早年擔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發生日食,京城(洛陽)看不見(日食)的情況,黃瓊把當地所見報告朝廷。太后下令問日食多少,黃瓊思考如何回復太后,可不知道怎樣來描述(日食的情況)。黃琬當時7歲,在祖父身旁,說:“何不說日食後餘下的太陽,好像一彎新月?”黃瓊大為驚訝,立刻用黃琬的話回答太后的詢問,於是特別喜愛這小孫子並認為他與眾不同。
文言知識:
釋“應”。上文“以其言應詔”中的“應”,指回答,句意為用黃琬的話回答太后所問。又,“聽者不應”,意為聽的人不回答;“無以應”,意為沒什麼可以用來回應的;“應曰‘有是’”,意為回答說有這件事。
說“奇”的語法現象。上文“深奇愛之”中的“奇”,作意動詞用,應理解為“認為……與眾不同”,句意為“黃瓊認為黃琬與眾不同而深深地愛他”。又,“三歲兒識千字,眾人奇之”,意為“三歲的孩子能識一千字,大家認為它與眾不同”。同樣,“異之”也應理解為“感到它奇無比”,如《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