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黃河蛇曲(山西永和)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永和縣西,黃河沿線,陝西與山西省交界處,北起英雄灣,南至仙人灣,全長約50㎞,東西寬約2-13㎞。黃河蛇曲(山西永和)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南莊鄉、打石腰鄉、閣底鄉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10°22′00″-110°38′00″;北緯:36°34′44″-36°54′00″。公園東距縣城20㎞,東南距臨汾市180km,東北距太原280km,西距陝西省延安市160km,經永和關過延永大橋距陝西省延川縣30km。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位於永和縣境內的這段黃河地處晉陝大峽谷中,沿此段黃河有四大渡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加必爭之地,是溝通晉陝的水上交通要道和通商口岸,是重要的軍事交通關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然環境
這裡有奔騰的黃河,險峻的晉陝峽谷,奇特的蛇曲,豐富的地形地貌。自然環境壯美,民風古樸,物產豐富,是發展旅遊業的一方寶地。地形地貌
地質公園地處黃河沿岸,此處山大溝深,溝壑縱橫,把地形切割得支離破碎,極其複雜。閣底鄉多為殘垣溝壑區,打石腰鄉、南莊鄉及黃河沿岸地區為梁峁溝壑區。公園內海拔最高點為打石腰鄉東山脊黑龍神圪塔,海拔高度1321m,最低點為千隻溝河入黃河口,海拔高度511.9m,相對高差810m。公園地勢東高西低,黃河水自北向南奔流而過,千隻溝河(芝河、桑壁河)、峪里河及其支流向西流入黃河。
公園內屬淺層黃土覆蓋的石質丘陵,海拔高度511.9—1321m。地貌以土石樑峁和溝谷為主,山丘成土頭石腰結構型,黃土覆蓋較薄,坡面溝谷流水侵蝕和重力侵蝕嚴重,溯源侵蝕活躍。在新構造運動相對平穩階段,河流的下蝕作用相對減弱,側向侵蝕作用相對加強,由於多次的繼承性的側蝕作用,在重力崩塌作用的協同作用下,使原來彎曲度不大的河谷更加彎曲,以至形成現今的公園區的蛇曲地貌。
氣候狀況
公園地處黃河沿岸,日照充分,年降雨量稀少,土壤含沙量大,特別適合棗樹生長。氣溫季節差、晝夜溫差較大。全年平均氣溫9.4℃,一月份最冷,極端最低-22.6℃(1984年12月24日),極端最高為37.3℃(1987年7月31日)。全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474.9小時,日照率56.7%,太陽年均輻射總量為4卡/cm2。水文地質
公園內河流屬黃河水系,黃河由北向南流經規劃區,千隻溝河(芝河、桑壁河)、峪里河等匯入黃河。園區地表水主要為降雨徑流和泉水。園內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境內區域性發育的含水層主要為砂岩裂隙水含水層,亦有極少量局部發育的第四紀衝擊洪積沙礫層孔隙含水層。地下水的流向,由高到低。地下水的水位雨季上升,旱季下降。含水層補給全靠大氣降水。
植被土壤
園區植被覆蓋因地而異,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尤以園區東邊四十里山主脊兩側植被繁茂。園區內大面積梁峁溝壑區和殘塬溝壑區主要植被為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以及刺槐、油松等人工林,沿黃河一帶有數量可觀的棗樹,尚有少量蘋果樹及木本糧油樹,園區東部邊四十里山脊及近山脊區,主要有野刺梅、沙棘、羊胡草、野菊花等灌木、植物、在閣山有側柏次生疏林。小片狀山楊和杜梨、元寶、楓、臭椿、山杏等散生木。人工林有刺槐、油松、核桃等。黃河蛇曲(山西永和)國家地質公園內土壤多屬第四系風積黃土。其地表特徵為黃土丘陵地貌,為黃土高原梁峁丘陵溝壑區。由於海拔高度、地形特徵、植被種類以及水文條件的差異,主要形成了灰褐土、灰褐土性土等土壤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