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漢語辭彙]

黃昏[漢語辭彙]

黃昏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為huáng hūn,基本意思是指日落以後到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也指昏黃,光色較暗。出自《楚辭·離騷》。

基本信息

引證釋義

黃昏攝影圖 黃昏攝影圖

1、日落以後到天還沒有完全黑的這段時間。(註:每天 都有的)

《楚辭·離騷》:“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唐·李商隱《樂遊原》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其時黃昏將盡,孔父在內室飲酒,聞外面叩門聲急,使人傳問。”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一日中,自昧爽至黃昏,搖筒者恆琅琅然。”

黃昏壁紙 黃昏壁紙

冰心《寄小讀者》七:“每日黃昏的游泛,舟輕如羽。”

2、昏黃,光色較暗。

宋·林逋《山園小梅》詩之一:“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3、草名。王孫的別名。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王孫》。

4、時辰名。這是一晝夜十二時中的第十一個時辰戌時,它指晚上的19~21時。

黃昏的別稱

日本人喜歡把黃昏前的一段時間叫做“逢魔時刻”。他們篤信這是一個被詛咒了的時間,所有的邪魅和幽魂都會在這時候出現在天空中。而單獨行走在路上的,會被迷惑而失去靈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