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春[北京大學地球空間學院教授]

黃寶春[北京大學地球空間學院教授]
黃寶春[北京大學地球空間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寶春,男,1966年出生於江蘇海安,北京大學地球空間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人計畫。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學位委員會委員,地磁場與地球內部過程學科組組長。1984年-1988年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套用地球物理系;1988年—1991年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並獲碩士學位;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1998年在日本神戶大學理學部從事博士後研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近些年主要在古地磁學、岩石磁學、磁性地層學、環境磁學及大地構造學等領域開展綜合研究,主持或作為主要骨幹參加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及人事部的研究項目。一方面,建立了一條迄今比較完整和可靠的華北地塊古生代的視極移曲線(APWP);修訂了華北地塊早三疊—早侏羅世的APWP。從古地磁學角度探討了中國三大地塊古生代,特別是早古生代的構造演化歷史及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古地理位置,重新厘定了華北、揚子地塊中生代的碰撞拼合的起止時限。另一方面,在中國西部的天山褶皺帶及其南北兩側塊體上開展了印度/歐亞大陸始新世以來的持續碰撞和擠壓的運動學回響等研究。對吐魯番等天山山間盆地相對於其南北兩側塊體的陸內旋轉運動模式、塔里木地塊北緣至西伯利亞板塊南緣之間的新生代南北向構造縮短量,以及中亞地區第三紀紅色沉積物中普遍觀測到的偏低磁傾角異常的形成機制等提出了新的認識。近些年來在《SCI》刊物上發表和待發表的論文二十餘篇,18篇論文被《SCI》刊物引用70餘次。2000年獲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青年科技獎(傅承義獎)。

主要研究興趣

1、套用構造磁學、岩石磁學、磁性地層學等開展綜合研究,探索造山帶及陸內不同構造單元的相互作用過程;

2、套用構造磁學、磁性地層學、磁組構等開展綜合研究,探索青藏高原及中亞地區新生代隆升過程;

3、套用岩石磁學、環境磁學等探索城市重金屬污染、大氣污染等的磁學機理及過程。

4、歡迎具有一定物理學、(套用)地球物理學、大地構造學、構造地質學或地球化學基礎的考生報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