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黃埠鎮轄黃沙、南村、豐崗、上豐、感坑、合溪、坑中、崖坑、東塘、龍頭等10個行政村,141個村民小組,4206戶,17984人。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多年來共投資6000多萬元,新建了中國小教學大樓、衛生院大樓、電信大樓、農貿市場、農行營業所、加油站、黃埠大道、黃埠生態工業園等項目。
小城鎮建設方面,優美的上猶江穿境而過,現有的集鎮和工業園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發展平台。 2010年,鎮區面積新增1.7平方公里,城鎮核心區面積達到3.3平方公里規模,新增定居人口292戶、新增就業人口2186人、新增城鎮人口5068人。組建了縣內首個由縣城管局直接管理的鄉鎮城管所。
仙人陂水電站:位於黃埠鎮仙人坡,故名之【仙人坡水電站】。混凝土閘壩,河床式廠房,壩高18.3米,長395.7米,裝機1.05萬千瓦。1992年9月開工,1995年5月竣工,契約價:4218萬元。
經濟發展
2006年實現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6.4億元,財政收入1453.9萬元。
2010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4.46億元,比2006年增加4.82億元,年均增長13%;實現財政總收入250.7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964.5元,比2006年增加847元,年均增長10%。
工業
工業發展方面,工業園區內有企業60多家,其中引進了科技含量高的礦產品加工、冶煉等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數家,創利稅1350萬元。
2000年黃埠工業區被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多年來,黃埠憑著工業小區的優勢,大力實施“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產業富民”戰略,全鎮經濟得到快速發展,鄉鎮企業呈現勃勃生機。境內現有工礦企業50餘家,現已形成以發電、玻纖、建材、建築、化工、製衣、食品、機械、家具為龍頭的支柱產業,產品達60多種,遠銷國內外。
2010年,省級生態工業園建設規劃獲省發改委批准,縣屬規模以上企業達25戶,縣工業園區面積由2005年的400多畝,增加到2010年的5000多畝。
農業
現代農業方面,南片肥沃的土壤、低矮的山地,是臍橙發展得天獨厚的條件,民眾自發種植臍橙的積極性一浪高過一浪。北片良好的生態、充足的水源,為種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全鎮發展茶果1800畝,發展花卉60畝,種植大棚蔬菜160畝。通過在全鎮推廣“豬—沼—菜(果、魚、花)”的發展模式,有力地推進了黃埠的農村經濟的發展。
社會事業
一、依法征地拆遷,重點工程項目順利推進。我鎮全力服務好縣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及時組織人員力量,做好項目建設的征地拆遷工作。鎮裡安排精幹力量用於征地拆遷工作一線,幹部充分利用“5+2”、“白+黑”的工作方法,上到農戶家中宣講政策、簽訂協定。黨政主要領導對征地工作實行每周一調度,征地情況做到每月一通報,確保了征地拆遷到位,工程項目如期開工。廈蓉高速黃埠段征地拆遷已全面完成,工業園北區西擴工程二期征地800畝基本完成,金山大橋、黃埠大道DE段改造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出入口連線線、新市民公寓及廉租房工程征地有序進行。
二、實行建管同步,示範鎮建設進程提速提質。我鎮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示範鎮建設”主題,按照“總體規劃、分步推進、建管同步、統籌發展”的建設思路,有序推動黃埠示範鎮整治建設各項工作進程,城鎮面貌煥然一新。城鄉規劃日趨完善,完成了示範鎮控制性詳細規劃、沿湖景觀帶、工業園西擴工程、新市民公寓及廉租房工程、金山大橋的規劃(設計)編制,並按照規劃方案製作了立體沙盤。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全年投入建設5300萬元,完成了新市民公寓一期工程建設,實施了黃埠大道DE段改造、藍屋段整治工程,啟動了橫貫南北的金山大橋建設。城鎮管理卓有成效,組建了縣內首個由縣城管局直接管理的鄉鎮城管所,有效地強化了圩鎮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路燈亮化等管理,城鎮面貌整潔有序,民眾看到了變化,充滿了希望。
三、主抓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水平提升。我鎮著力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狠抓村莊整治,重點抓好合溪村王屋、何屋、長田三個省扶點建設,並進行“三清三改一拆除一綠化”,一年來,拆除破舊豬牛欄廁所3000平方米,拆除閒置空心房4500平方米,硬化通組道路1.6公里,硬化余坪入戶路6200平方米,粉牆5600平方米,改水改廁率達95%以上。主抓產業發展,產業是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農村建設的生命力。因此我們著重抓好合溪、岩坑、坑中、感坑等村推廣油茶種植近1萬畝,合溪學堂至長田公路兩側開發種植苗木花卉300畝。江西強旺油茶開發公司投入1500多萬元,在合溪村租賃山地2萬多畝,已整地10180畝,已新植油茶8000多畝,在該基地的帶動下,全鎮油茶產業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全鎮年內新增千畝以上油茶基地4個,油茶產業朝著基地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大力開展農民知識化培訓,全年共舉辦農民培訓班12期,培訓農民1400人次。繼續開展“文明信用農戶”“文明信用村組”“文明信用農戶標兵”創評活動,大力弘揚誠實信用、健康文明的農村新風尚。
四、重視統籌兼顧,社會秩序和諧穩定。社會保障能力有效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穩步推進,全鎮參合人數 16497,參合率達102.2%,農民獲得醫療補助167672.40元;辦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63人;投入28.7萬元改造了農村危房27戶;為644人辦理了城鄉低保,發放低保金57.96萬元;關心走訪慰問困難戶,及時下撥各種救濟款和大病醫療救助82.34萬元。各項社會事業持續發展。保障教育水平,解決困難家庭子女就學問題,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教學質量有新提高,中考在全縣排名前列;紮實開展人口計生“四清理六落實”專項服務活動,為廣大育齡民眾提供更為方便的服務,全鎮人口出生率為16.46‰,計畫生育率75.67%,全鎮人口計生工作逐步得到加強;啟動了鎮文化站建設,舉辦了全鎮範圍內的農民藝術節和農民運動會,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上戶登記工作順利完成。社會整體和諧穩定。加強鎮村社區三級調處網路建設,矛盾糾紛調處力度不斷加大;法制教育常抓不懈,安全生產重抓預防,突發事件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健全,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民眾安全感持續增強。一年來,未發生一起群體性事件和非正常上訪事件,全鎮社會穩定,民眾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