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白術湯[中藥]

麻黃白術湯[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麻黃白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蘭室秘藏》卷下。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主治大便不通,五日一遍,小便黃赤,渾身腫,面上及腹尤甚,色黃,麻木,身重如山,沉困無力,四肢痿軟,不能舉動,喘促唾清水,吐噦,痰唾白沫如膠,時躁熱發欲去衣,須臾而過則振寒,項額有時如冰,額寒尤甚,頭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淚,鼻不聞香臭,少腹急痛,當臍有時動氣,按之堅硬而痛。

歌訣

麻黃白術青陳皮,柏連升柴桂參芪;二苓朴澤吳萸蒼,杏蔻草曲表里宜。

組成

青皮(去腐)、酒黃連各一分,酒黃柏、橘紅、甘草(炙,末)、升麻各二分,黃芪、人參、桂枝、白朮、厚朴、柴胡、蒼朮、豬苓各三分,吳茱萸、白茯苓、澤瀉各四分,白豆蔻、炒曲各五分,麻黃(不去節)五錢,杏仁四個。

用法用量

上?咀,分作二服。以水一大盞半,先煮麻黃令沸,去沫,再入諸藥,同煎至一盞,去滓,稍熱食遠服。

功用

解表清里。

主治

大便不通,五日一遍,小便黃赤,渾身腫,面上及腹尤甚,色黃,麻木,身重如山,沉困無力,四肢痿軟,不能舉動,喘促唾清水,吐噦,痰唾白沫如膠,時躁熱發欲去衣,須臾而過則振寒,項額有時如冰,額寒尤甚,頭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淚,鼻不聞香臭,少腹急痛,當臍有時動氣,按之堅硬而痛。

方義

此足三陽、三陰通治之劑也。前證蓋因表里俱傷,陽氣抑不得升,故風火濕熱郁而為病也。桂枝、麻黃解表祛風,升麻、柴胡昇陽散火,黃連、黃柏燥濕清熱,而黃柏又能補腎滋陰,蔻朴青陳利氣散滿,而青柴又能平肝,蔻朴又能溫胃,杏仁利肺下氣,神曲化滯調中,吳萸暖腎溫肝,參芪甘草蒼白二術補脾益氣,二苓澤瀉通利小便,使濕去而熱亦行,方內未嘗有通大便之藥,蓋清陽升則濁陰自降矣。

附註

本方能解表祛風,益氣昇陽,清熱燥濕,溫經通陽,行氣燥濕,溫中止痛,利水滲濕,消食止嘔,止咳平喘。此證宿有風濕熱伏於榮血之中,其木火乘於陽道為上盛,元氣短少,上喘,為陰火傷其氣,四肢痿,在腎水之間,乃所勝之病。今正遇冬寒,得時乘其肝木,又實其母,肺金克火凌木,是大勝必有大復。其證善恐,欠,多嚏,鼻中如有物,不聞香臭,目視吭吭,多悲,健忘,少腹急痛,通身黃,腹大脹,面目腫尤甚,食不下,痰唾涕有血,目眥瘍,大便不通,並宜此藥治之。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醫方集解》:“麻黃白術湯解表清里補中。治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身面俱腫,色黃,麻木,身重如山,喘促無力,吐痰唾沫,發熱時躁,躁已振寒,項額如冰,目中溜火,鼻不聞香,臍有動氣,小腹急痛。東垣日:此宿有濕熱伏於榮血之中,木火乘於陽道,為上盛;短氣喘促,為陰火傷氣;四肢痿弱,為腎水不足。冬時寒水得令.乘其旺水,克火凌木.大勝必有大復.故見諸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