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漢字釋義]

麓[漢字釋義]
麓[漢字釋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麓是一個漢字,讀音lù,意思是生長在山腳的林木。所以常和與山有關的詞連用,麓是會意字,從鹿,鹿亦聲,所以當與鹿有關。本意為指明鹿生活在何種地方,是在有樹林的山腳下。山腳有水有草,適合生存,遇敵害則上山躲進樹林,是鹿群最理想的棲息之地。後演化為山腳之義。如:山麓。出自《說文》、《周禮·柞民》、《禮記·王制》、《詩·大雅·旱麓》。

基本信息

漢字信息

讀音:

部首筆畫

部首:鹿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9

五筆86:SSYX 五筆98:SSOX 倉頡:DDIXP

筆順編號:1234123441352211535 四角號碼:442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E93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lùㄌㄨˋ

1. 山腳下:山~。華山北~。

2. 古代掌管苑囿的官吏。

漢英互譯

the foot of mountain

English

foot of hill; foothill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林,鹿聲。本義:生長在山腳的林木)

(2) 同本義 [trees in the foot of a hill]

麓,林屬於山為麓。——《說文》。 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水經注·漳水》注

林麓川澤。——《禮記·王制》

掌攻草木及林麓。——《周禮·柞民》

林衡每大林麓。——《周禮》。鄭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3) 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forestry official]

麓,守山林吏也。——《說文》

主將適螻而麓不聞。——《國語·晉語》

(4) 山腳 [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詩·大雅·旱麓》

(5) 又如:山麓

常用詞組

麓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鹿字部】麓 ·康熙筆畫:19 ·部外筆畫:8

〔古文〕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注》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又《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又錄也。《書·舜典》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注》亦曰山足。

又與鹿通。《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穀梁傳》林屬於山為鹿。

又葉錄直切,音力。《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說文解字

【卷六】【林部】麓

守山林吏也。從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為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㯟,古文從錄。盧谷切

說文解字注

(麓)守山林吏也。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從林。鹿聲。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意。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一曰林屬於山為麓。春秋傳曰。沙麓崩。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榖梁傳曰。林屬於山為麓。周禮、王制皆雲林麓。鄭雲。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虞。虞翻曰。山足稱鹿。鹿、林也。

(㯟)古文從彔。彔聲。

音韻方言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luk8 [客英字典] luk8 [梅縣腔] luk8 [客語拼音字彙] lug5 [寶安腔] luk8 [台灣四縣腔] luk8

◎ 粵語:luk1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鹿祿roːɡ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祿盧谷屋一入聲一等開口入一屋luklukluklukluklukləwklu4lukluk山足穀梁曰林屬於山曰麓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ꡙꡟ lulu入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祿魚模合魚模入聲作去聲合口呼l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祿盧谷一屋入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六東董凍篤陰入山之足也

常用詞語

麓原:山前侵蝕平原。一種起伏不大而寬闊緩斜的基岩,位於乾旱區或半乾旱區中較陡坡的山腳下,通常表面蓋著一層薄的 礫砂沖積層,是一個侵蝕面,和沉積性的山麓沖積平原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