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選自
翻譯
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文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注釋
1.鷸(yù):一種水鳥,羽毛茶褐色,嘴角都很長,常在水邊啄食小魚和貝類。
2.蚌(bàng):生活在淡水裡的貝類軟體動物,有兩片橢圓形的外殼。
3.方:正。
4.箝(qián):夾住。
5.禽:同“擒”,指捉獲。
6.熟:慎重考慮。
7.相支:相持。對峙的意思。
9.弊:弊害,害處,這裡指疲敝的意思
譯文
在戰國時期,趙國曾一度準備攻打燕國。說客蘇代聽到了這個訊息,心裡很不贊成。因此,他趕到趙國為燕國說情,勸止趙國攻打燕國。他對趙慧文王說:“我這次來貴國的時候,路過易水,見到了這樣一番情景:一隻河蚌從水裡出來,在河灘上張開蚌殼曬太陽。一隻鷸鳥看見了,就伸嘴去啄蚌肉。河蚌急忙合攏蚌殼,緊緊地夾住鷸鳥的嘴。鷸鳥對蚌說:‘(還不鬆開?)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活活曬死你!’河蚌也對鷸鳥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活活夾死你!’它們兩個誰也不肯示弱,誰也不肯放誰。這時,一個漁夫走了過來,把它們兩個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準備進攻燕國,兩國爭戰,長期相持不下,結果會把兩國的百姓弄得財盡力竭。那時,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夫那樣,趁機把趙、燕兩國一起吞併掉。因此,我希望大王再慎重考慮一下。”惠文王說:“好。”於是便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行動。
啟示
在錯綜複雜的情況下,要警惕共同的敵人,不要因互相爭鬥,讓第三者得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