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20世紀20年代,一位莊姓的浙江奉化人獨具慧眼,看中陸家嘴那片灘涂,攜二子在此開設了一家名為鴻翔興的機械船廠。1924年,莊氏將船廠設在陸家嘴沿江岸區,稱鴻翔興機器船廠,也是上海解放後成立的立新船廠。
發展
鴻翔興船廠先後建造過入海漁輪、沿海客貨船、駁船、救生艇、輪渡船、小貨輪以及蒸汽機、鍋爐、甲板機械等,當時是上海最大私營船廠。1934-1935年間,這家船廠造大噸位的鐵殼捕魚船,投產後曾捕到大鯨魚,在上海大世界展覽過。當時黃浦江上的外輪不少都是“鴻翔興”的客戶。“鴻翔興”的老師傅記不住這些船公司的洋名,就靠煙囪的顏色區分。今天去修紅煙囪公司的船,明天去修藍顏色煙囪公司的船。在鴻翔興的主顧中還有青浦局(航道局的前身)的挖泥船,楊浦發電廠的煤駁船。
優勢
鴻翔興船廠有一支技術過硬的隊伍,他們提出一個口號:“小修不過月,中修不過季,航修不過夜。”其中最出色的是航修班,相當於今天的搶修隊伍,專門為航行中出現問題的船舶服務,隨叫隨到24小時提供服務。據老工人回憶,當時黃浦江上的輪船碰到故障,打個電話到“鴻翔興”,他們馬上派修船師傅,乘上小船趕到出事地點修船。過硬的技術,良好的服務獲得黃浦江上大小船舶的信任,“鴻翔興”因此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
改革
1955年“鴻翔興”船廠公私合營,由上海市第一重工業局領導,同年10月劃歸交通部上海海運局管理。1955年12月-1957年初,為適應海運事業的發展,滿足海運船舶修理的需要,鴻安、同興等26家私營小廠先後併入“鴻翔興”船廠,成立了公司合營的烘箱型船舶修造廠,其時有職工900餘人。1956-1959年,國家共投資600多萬元資金,對船廠的生產車間、岸線、碼頭等設施進行了新建和擴建,使船廠成為能承修萬噸級海輪,擁有近千名職工的中等規模的修造船企業。1960年,根據國家部署,船廠的造機車間整體調遷到上海港機廠,100多名職工及所有車間設備成為上海港機廠發展的重要班底。1960年改名為上海立新船舶修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