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
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製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風箏之都
濰坊市是世界的風箏之都,故稱“鳶都”。
濰坊概況
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轄4區、6市、2縣、三個市屬開發區,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900多萬,是世界風箏都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濰坊是山東半島的交通樞紐。境內有濟青、濰萊、東青三條高速公路和膠濟、膠新、大萊龍、益羊、青臨五條鐵路,全市公路通車裡程76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公里。有濰坊港、羊口港兩個國家一類及二類開放口岸。濰坊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海口等航線,是全國四大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之一。濰坊到濟南、青島機場僅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濰坊物產豐富、資源充足。全市平原和沿海低地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十分適宜開發和建設。北部海岸線長140公里,有4462平方公里的淺海、灘涂和濱海平原,發展重化工業、裝備製造業、海洋漁業等產業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境內已發現礦產資源58種,開採利用42種,藍寶石儲量居全國之最,地下滷水靜儲量58億立方米,居全國首位。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00-700毫米,擁有大中型水庫25座,其中峽山水庫最大庫容量14億立方米,為全省之最。濰坊電力主要來自裝機總容量為3000多萬千瓦的山東電網,另有裝機總容量100萬千瓦的發電廠和自備電廠,電力供應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全市現有就業勞動力60多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7萬人,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9.2萬人。
濰坊有著堅強的產業經濟基礎。一二三產業比例為14.5:54.8:30.7。農業是山東省重點產糧區和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全市農產品年生產總量達1920萬噸,加工出口能力900萬噸,有500多種農產品出口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禽肉出口占全國的40%。工業經濟發展迅速,現已形成機械裝備、海洋化工、紡織服裝、造紙包裝、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有45種主導產品生產規模居全省同行業第一,32種產品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流通貿易繁榮興旺,全市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400多處,其中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專業市場達80多處,年交易額510多億元。
濰坊自古以來人文薈萃,英傑輩出。“三皇五帝”中的舜、齊國政治家晏嬰、東漢經學大師鄭玄、北魏農學家賈思勰等都出自濰坊;孔融、范仲淹、歐陽修、蘇東坡、鄭板橋等曾在濰坊執政理事。近代湧現出了王盡美、陳少敏、王願堅、王統照、臧克家、莫言等一批革命家、文學家、藝術家。濰坊名勝古蹟、人文景觀眾多,濰坊風箏、高密三絕、楊家埠木版年畫等中外馳名,擁有十笏園、范公亭、山旺化石、恐龍化石、沂山國家森林公園、青雲山、青雲湖等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