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山村

鳥山村

鳥山村是湖南省邵陽縣谷洲鎮轄區的行政村,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遠近聞名的文化古村。地處邵陽縣最大的田盪——谷洲田盪的中心位置,西與古樓村、南與谷洲村隔河相望,東與大塘村毗鄰,北與清水村相交。

村莊簡介

鳥山村是湖南省邵陽縣谷洲鎮轄區的行政村,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遠近聞名的文化古村。地處邵陽縣最大的田盪——谷洲田盪的中心位置,西與古樓村、南與谷洲村隔河相望,東與大塘村毗鄰,北與清水村相交。檀江繞村而過,梁比水系在村內支流密布。境內良田數千畝,山地、旱地數千畝,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人文薈萃!

歷史沿革

鳥山由來

據覃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覃氏先祖落籍鳥山時,“鳥山”早已存在,鳥山之名就已傳開。宋元時期,鳥山是梁氏聚居地,今鳥山村境內建於宋代的“梁比壩”就是梁氏家族修建的。可見,鳥山一名的歷史不晚於宋代 。

鳥山本是一座山名,地處現鳥山村中心地帶,面積八畝許,山丘上古木參天,樹種以樟樹、柏樹居多,大的直徑五六圍,小的直徑有兩三圍,枝繁葉茂、四季常青,是百鳥的棲息佳地,一棵大樹上鳥窩多至數百個,小樹上也有鳥窩百餘個,群鳥起飛,遮天蔽日。所以百姓稱此山為鳥山。覃姓落籍鳥山時,也沿用前代稱呼。明代中葉後,因鳥山周邊居民多為覃姓居民,大家後又稱覃家為鳥山覃家 。

鳥山是谷洲田盪的一道靚麗風景,也是四里八鄉的地標。以鳥山為中心,二房頭、三塘井、覃家大院子、覃家老院子、樓腳底五個居民聚居點呈品字形分布,二房頭在東北方,三塘井在東南方,覃家大院子、老院子、樓腳底在西面。鳥山四周有青石板大陸環繞,並通向各方,是古時周邊數十個居民聚居地的交通要道。古時後,政府徵兵、征徭役,都在鳥山集結 。

大躍進時,鳥山古樹被伐,百鳥竄飛,山雖不存,但數百年來,鳥山村“黃金鋪地、白銀飛天”的美好印象已經深存在鳥山村包括今天的清水村乃至谷洲鎮全體人民心中。百年前的歌謠——“谷洲田盪地鋪金,鳥山覃家天落銀。天上人間放異彩,陶公可知此仙境 至今還在民間傳唱。鳥山做為地名、村名沿用至今 。

谷洲淵源

現在的谷洲田盪在漢代時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盪(盪,即淺水湖,如蘆葦盪)。盪中央有一土丘山,地勢偏高,水不能淹沒,土丘上大樹參天,而湖廣數千畝,水淺魚多,於是,這裡成了百鳥栖息的天堂,也成了湖中的地標,當地先民因此稱呼此地為“孤洲”,這座“孤洲”就是今天的鳥山。東漢時,傳聞盪里有三潭寶貝,一潭金鰍,一潭金鱔,一潭龜,朝廷派人疏通今檀江河道,把湖水放乾,將寶貝取走。現在鳥山村的三塘井這一地名就是由“三潭井”演變而來。

水放乾後,原來的淺水湖成了沃野,陸續被周邊居民開發耕種。而原來被湖水四面環繞的孤洲此時已經與四面土地相連,故百姓改稱“孤洲”為“故洲”。沃野被開闢成農田,成為遠近聞名的水稻生產地,所以“故洲”又被稱為“谷洲”。而隨著時間的遷移,原來的“故洲”因百鳥聚棲,被百姓呼做“鳥山”。

北宋時,因地處邵零大道,北宋建驛站於此,稱名“谷洲驛”,谷洲一名得以傳開。民國時,谷洲建鄉,1993年穀洲建鎮。“谷洲”實因古鳥山而得名。

歷史沿革

清初,邵陽縣編為42里,後改為42都,鳥山隸屬二廂都。

康熙二十六年(1678年),全縣共編為18鄉、56都、16峒,鳥山仍隸屬二廂都。

民國初,邵陽縣編為30區428保,保之下設甲。今天的鳥山、清水兩村同為一保,隸屬雍洲區。

1932年,邵陽縣劃為10區255鄉16鎮,今天的鳥山、清水兩村隸屬谷洲鄉。

1941年,邵陽縣調整為48鄉、鎮753保12382甲,今天鳥山、清水、古樓、大塘、仁和(現屬黃荊鄉)五個村同屬谷洲鄉第八保,辦事處設鳥山覃家;鳥山覃家的覃希稷任谷洲鄉鄉長,覃仁紀任第八保保長。

1947年,邵陽縣析出8鄉1鎮128保設立隆回縣,邵陽縣減為36鄉3鎮605保8290甲,鳥山、清水等五村仍為第八保,隸屬谷洲鄉。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邵陽專區境內各縣相繼廢除保甲制,建立區、鄉、村,邵陽縣劃為17區351鄉。今天的鳥山、清水兩村同屬第六區。

1952年,邵陽縣分出部分區建立了邵東、新邵兩縣。此時,邵陽縣調整為12區336鄉(鎮),今天的鳥山、清水兩村同隸屬於第四區。

1956年,撤區並鄉,成立鄉人民政府,鄉以下建村。邵陽縣共設44鄉4鎮。鳥山農業社建立,區域包括今天的鳥山、清水兩村全境,隸屬谷洲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邵陽縣建12個公社,轄151個大隊。鳥山生產大隊成立,區域不變,隸屬“七一公社”。

1961年,公社之上增設區級建制,邵陽縣建7區43公社,鳥山大隊隸屬谷洲人民公社。

1984年,邵陽縣公社改為鄉(鎮)建制,成立鄉(鎮)人民政府。鳥山生產大隊一分為二,成為今天的鳥山、清水兩個村,仍隸屬谷洲鄉。

1993年,谷洲鄉改為建制鎮,鳥山村隸屬谷洲鎮。

1995年,全縣撤區並鄉,灣塘鄉併入谷洲鎮合併,鳥山村隸屬谷洲鎮至今。

鳥山作為地名已經使用了上千年;明清時期,雖未將鳥山直接設定為基層行政組織名稱,但作為準基層行政機構名稱,鳥山已使用了數百年;1941年,谷洲鄉第八保辦事處設鳥山覃家,標誌鳥山作為基層行政組織的開始,鳥山作為基層行政組織名稱已經有75年歷史 。

轄區範圍

鳥山村境內主要有老院子、大院子、樓腳底、二房頭、三塘井等五個居民聚居地,其他重要地名還有鳥山、梁比壩、覃家橋、天龍巖、栗山坪、鳥山國小、李大壩、澄井潭、水碾子、大椿園、堆子腦、下屋澗(楊華澗)、周家橋、新橋、石壩、廟邊(梁比廟)、觀山、棗子山、鳥山農場、羊坪腦、洲上、大田盪、小田盪等等。

自然經濟

鳥山村農產品主要有水稻、西瓜、辣椒、柑桔、花生、生豬等;境內有大型蓮藕生產地基、大型苗木培育基地——鳥山農場。

截至2016年,鳥山村總人口有1600多人,在全國各地經商、從政者頗多,是谷洲鎮境內容較為富裕的村。

歷史文化

百年歷史

經曆元末動亂,谷洲的原籍人口百不存一。明洪武年間,邵陽覃氏肇基祖覃公繼旻(南宋都統制覃鼇六世孫。覃鼇:字立極,原籍江西泰和府,紹興年間與尚書黃龜年征辰州,與黃合築一宅居住,稱“覃黃園”,現懷化靖州“覃黃團”這一地名即由此而來)落籍鳥山時,當時的谷洲鎮境內人煙極為稀少,周邊其他家族都還沒遷移過來,故覃家先祖得以占據谷洲最為優越、肥沃的位置繁衍生息。至今,已歷二十七代,600多年來,鳥山覃家丁財兩旺,人才輩出,發展成為谷洲鎮望族。鳥山也成為邵東、新寧、新邵、武岡、寧鄉、長沙、益陽、衡陽縣、桃園、石門、沅陵等數十縣覃氏的祖籍地。如今,旻公派下分居各地的覃氏宗親近6萬人。

歷史淵源

旻公派下覃氏族譜已歷四修。清乾隆年間首修,同治五年(1866年)正式刊行;

1916年二修(自谷洲遷居武岡的宗親持譜合派);

1942年三修,1945年刊行,常德桃源宗親覃振(同盟會元老,歷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長,司法院副院長,

1947年病逝,國葬嶽麓山)持譜合派。廣西省政府主席粟威為《邵陽覃氏三修族譜》做序;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邵陽覃氏三修族譜》題詞--“世有谷詒”;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提--“源遠流長”。這兩幅墨寶原件於1949年被覃氏宗長帶去台灣,2005年,上海電視台一次家譜專題節目中,曾展示了這兩幅原件;1990年覃氏族譜四修。註:2011年,又修了《中國覃氏南宋都統制鼇公通譜總目卷》。

鳥山村以覃氏家族為代表的各姓家族,不但墨譜完整,婚喪嫁娶等各類禮儀完備,至今仍有家族委員會。習近平主席倡導家風家聲建設,鳥山可為邵陽典範 。

人文古蹟

梁比壩:鳥山在覃氏落籍前為梁姓所居,此壩是梁氏家族梁比於宋鹹淳年間(公元1265年—1274年)出資修建,距今740多年,是檀江流域最早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發揮灌溉數千畝良田、防洪防旱的作用。

覃家橋:始建年代不詳,應不會晚於宋代,宋代梁姓居鳥山時,橋已存,是谷洲境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跨河石橋。初建時,橋墩很矮小,橋面是木板,用鐵鏈固定在橋兩頭,所以橋面隨著河水的漲落而浮動。明、清、民國,鳥山覃家人先後三次將橋加固、加寬、加高,用巨石鋪成橋面,終成為如今模樣。現在看覃家橋,為什麼底下一層的橋墩小,上面橋墩大就是這個原因。

大型四合院:鳥山現有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四合院兩座。覃家老院子始建於明初,有正房9棟,偏房三排,房屋80餘間。覃家大院始建於明末,有正房12棟,偏方4排,房屋100多間;數百年來四合院幾經廢興,但格局始終不變,現存建築多為清末、民國建造。是研究清末、民國邵陽民居文化的最佳實物。

名人故居或祖宅:鳥山現存的老宅中,其中不少是名重一時的知名人士的故居或老宅。其中有乾隆朝進士覃紹古故居;民國抗日愛國將領覃惠風故居;有同盟會“覃氏雙雄”覃世琛、覃世璋兄弟故居;新疆建設兵團副政委覃松柏祖宅。

古墓:鳥山境內保存百年以上古墓數百座,五百年以上的有12座,覃氏三世祖大房榮公墓地就鳥山村居民區附近,葬於明朝中葉,清代嘉慶時期重修,前後樹碑,三層墓圍,風格與當前邵陽境內的墓地迥異,雕刻精美,極具藝術價值,更是數萬覃氏宗親的朝聖之地。1943年,常德桃源宗親覃振(民國立法院副院長)回鳥山祭祖;1946年廣西柳州宗親覃連芳(國軍上將)到鳥山祭祖。至今,每年清明節,前來鳥山尋根、拜祖的覃氏宗親從四面八方趕來。

歷史名人

鳥山人吃苦耐勞,思想進步,愛國愛鄉,極具進取精神。清末以來,鳥山早已聲名遠播,國家多次重大歷史事件,都有鳥山人參與。

“覃氏雙雄”從維新到反清。清末,覃世琛、覃世璋兄弟因不滿滿清王朝黑暗統治,拒受官職,留鄉教學。戊戌變法時,兄弟二人積極回響,創辦了式南高國小堂,培養維新人才。戊戌變法失敗後,思想更為進步,由主張改革到積極革命,雙雙加入同盟會(目前,他二人是谷洲鎮有史可查的僅有的兩位同盟會成員),投身反清活動,為革命立下汗馬功勞。辛亥革命後,覃世琛奉命創辦寶慶政法學校,並任校長,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執法人才。

兄弟二人與蔡鍔將軍是好友,蔡鍔的母親是谷洲鎮式南王家人,蔡鍔來式南村外婆家時,必來鳥山。覃世琛50歲生日時,蔡鍔將軍制“護法功臣”一匾登門祝賀。時人稱兄弟二人為“覃氏雙雄”。

覃惠風領兵抗戰。抗戰時,鳥山人有50餘人參加過抗戰,大部分為國捐軀。覃勛鐸、覃名榜、覃肇傅、覃名阡、覃惠風等人在軍中分別擔任過營長、團長、師參謀長、軍需主任的等職。其中,覃惠風將軍率部抗戰的事跡,谷洲鎮老少皆知。

覃文魁投身解放事業。鳥山村覃文魁於194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先任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邵陽《勁報》記者,後轉為入農村武裝鬥爭,任湘中二支隊三團政治指導員。解放前夕,覃文魁奉命在鳥山村設立湘中二支隊聯絡中心,對加強與新寧、祁東、武岡、邵陽友軍的信息溝通,發展統戰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為邵陽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鳥山村的眾多賢達事跡早已載入史冊,孕育這些賢達的鳥山村這一村名也隨之載入史冊。

鳥山村人才輩出,明清兩朝,進士出身者4人,舉人8人,民國時期少將4人,校官十餘人。新中國後,官至廳局級以上者十餘人、縣處級十餘人,專家、學者多人。

鳥山部分村賢名錄:(此為不完全統計,相關資料在《寶慶府志》《邵陽市志》《邵陽縣誌》等正史冊上可查,《邵陽覃氏族譜》均有詳細記載)。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當前多位尚在任的村賢名字不錄於此。

明朝時期

覃卿仁、字憲章,進士出身,崇禎朝雲南縞安府知府。

清朝時期

覃延謚、進士出身,任雲南首縣知縣。

覃廷謚,清舉人,任湖州府長興縣知縣

覃之乾,清康熙甲子科舉人。

覃 岱,清康熙甲子科舉人。

覃廷評,清乾隆癸酉科舉人。

覃紹古,字軼三,乾隆壬辰科進士,乾隆御賜“文章典範”一匾,懸掛谷洲覃氏宗祠。

覃燦遠,道光庚子科舉人。

覃遠猷,道光丙午科舉人,任永順府教授。

覃燦遠;清道光二十年舉人。

覃歷澄,因軍功授正五品

覃歷藻、字稷甫,清奉政大夫(正五品)

覃肇烈,富甲一方,翻修覃家橋。

覃大慶、字致祥,清奉政大夫(正五品)

覃登程、字鵬飛,寶慶府方圓百里巨富,樂善好施,美名遠揚。

覃洪淵,清進士出生,雲南首縣知縣

覃德瀛,清恩科舉人

民國時期

覃世琛、覃世兄弟,同盟會成員,辛亥革命功臣。創辦寶慶法政學校,有“覃氏雙雄”之稱。

覃名阡,民國中央軍128師參謀長,少將軍銜。

覃惠風,民國新六軍軍需主任,少將軍銜,1949年去台灣。

覃肇佐,民國時曾任福建警備司令,少將軍銜。

覃世湯,粵西南防司令部書記官,梧州知事。

覃爵品,民國時任南京警備司令,少將軍銜。

覃肇利,民國時谷洲鄉首任鄉長,抗日聯軍寶慶南路總指揮,湖南省參議。

覃顯春,民國時曾任城步警察局長。

覃勛獻,字懷瑜,國軍陸軍87軍199師2團團長。

覃肇傅,國民革命軍三十六軍少校參謀。

覃勛鐸,字建業,中央軍陸軍營長。

覃勛易,字如恆,中央軍校第八分校少校教官。

覃名榜,字文蔚,黃埔軍校六期畢業,陸軍少校,曾任谷洲鄉鄉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覃松柏,1951年隨軍入疆,曾任新疆建設兵團副政委(部級),現居北京。

覃名春,曾任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正廳級),現居廣州。

覃文魁,曾任新邵縣縣長、湖南省第二輕工業副廳長,現居長沙。

覃松貴,曾任邵陽市副市長,現居邵陽市。

覃時傑,曾任廣東水產廳副廳長,現居廣州。

覃顯吉,曾任新疆農墾三師師長,現居烏魯木齊。

覃玉堯,廣西大學教授,現居南寧。

覃公平,曾任中國蛇協會會長,教授級專家,少將銜軍醫。

覃仁重,哈佛大學畢業,教授級工程師。

覃 耘,湖南省工商局副局長、巡視員(副廳級),現居長沙。

朱社德,邵陽市北塔區政法委書記,現居邵陽市。

陳艷平,鳥山覃仁博之妻,曾任邵陽市雙清區委副書記。現居邵陽市。

覃至春,原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工程師。

覃泰群,原農業部環境保護檢測所研究員。

鳥山特色

谷洲鎮保存最為完整、歷史最久的攔河大壩——鳥山樑比壩;

谷洲鎮現存歷史最為悠久的跨河石橋——鳥山覃家橋;

谷洲鎮最為完整的明代祖墓群——鳥山覃家觀山;

谷洲鎮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四合院——鳥山覃家大宅院、覃家老宅院;

谷洲鎮名人故居最多的村——鳥山名流故居群;

谷洲鎮追溯歷史最長、記載最為詳實的家譜的村——《邵陽覃氏族譜》;

谷洲鎮進士、舉人最多的村——進士4人、舉人8人;

谷洲鎮將軍最多的村——民國少將4人,共和國少將2人;

谷洲鎮參加抗戰人數最多的村——50多人;

谷洲鎮唯一有同盟會成員的村——鳥山“覃氏雙雄”;

谷洲鎮唯一有的中共地下黨聯絡中心的村——鳥山“湘中二支隊地下黨組織聯絡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