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鮑銘書(1865~1937) 又名潛,字竹君,別字拙中,號公素,又號筠莊,劉店村人。出身農家,賴叔父護持,14歲應童生試,得第一名。家貧,遂授課謀生。不久患肺病咯血,課餘練習“五禽戲”及書法,至30歲漸康復,再參加歲試,補為廩膳生。主持過縣農桑局(設蘆江寺)。主要經歷
科舉制度廢除後,與同村劉紹寬率先在家鄉辦起第一所新學制的白沙國小。但劉即去溫州任職,由鮑銘書主持校事,學生成績為江南各國小之冠。勸學所聘為勸學員。民國初年,被選為縣議員。早在光緒九年(1883),在甌城與鄉友7人結成續蘭吟社。光緒二十一年,寓居張家堡,與王理孚等朝夕過從酬唱。至50歲時(1914),又邀約江南詩友夏紹俅等9人結成無聞社,每年聚會一次,統一命題,賦詩互相評閱。延續了10年,又共同賦詩紀念,由劉紹寬編成《十度重陽酬唱錄》。
民國4年(1915),王理孚發起纂修《平陽縣誌》,劉紹寬任副總纂,邀鮑銘書編金石志。跋山涉水,搜羅了全縣的摩崖、碑刻、題橋、經幢、塔磚,一一細加考訂,無所遺漏。10年後,縣誌完成,仍回鄉里,為白沙國小擴建校舍而到處奔走集資。民國16年(1927)時局突變,使這些關心世道人心的士紳們無所適從,需要精神上互相支持。第二年(1928)參加王理孚發起組織的戊社(因此年乾支為戊辰),也是10人。每月聚會一次,酒酣耳熱之際,便擊節高吟,但仍忘不了刀光劍影。戊社延續到民國26年,在戰亂影響下,同人也失去雍容酬唱雅興。2月24日,王理孚邀集於鰲江“作詩鐘,並攝影,作戊社十年紀念”。3月6日會後,鮑銘書赴溫州作10日游,在溫病逝,年73歲。
著有《筠莊集》等,以書法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