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葉鞘纖維和根。
性味
味微甘、澀,性平。
功效
葉鞘纖維:收斂止血。
根:強筋壯骨。
主治
葉鞘纖維:咳血,吐血,便血,崩漏。
根:肝腎虧虛,筋骨痿軟。
相關配伍
治筋骨痿軟:魚尾葵根15g,燉豬腳服。(《精編中草藥圖譜》)
用法用量
葉鞘纖維:內服:煅炭煎湯,10-15g。
根:內服:煎湯,10-15g。
採集加工
葉:全年均可採收,切碎曬乾。
根:全年均可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魚尾葵,又名長穗魚尾葵、假桄榔、青棕。喬木狀,高10-15(-20)米,直徑15-35厘米,莖綠色,被白色的氈狀絨毛,具環狀葉痕。葉長3-4米,幼葉近革質,老葉厚革質;羽片長15-60厘米,寬3-10厘米,互生,罕見頂部的近對生,最上部的1羽片大,楔形,先端2-3裂,側邊的羽片小,菱形,外緣筆直,內緣上半部或l/4以上弧曲成不規則的齒缺,且延伸成短尖或尾尖。佛焰苞與花序無糠秕狀的鱗秕;花序長3-3.5(-5)米,具多數穗狀的分枝花序,長1.5-2.5米;雄花花萼與花瓣不被脫落性的氈狀絨毛,萼片寬圓形,長約5毫米,寬6毫米,蓋萼片小於被蓋的側萼片,表面具疣狀凸起,邊緣不具半圓齒,無毛,花瓣橢圓形,長約2厘米,寬8毫米,黃色,雄蕊(31-)50-111枚,花葯線形,長約9毫米,黃色,花絲近白色;雌花花萼長約3毫米,寬5毫米,頂端全緣,花瓣長約5毫米;退化雄蕊3枚,鑽狀,為花冠長的1/3倍;子房近卵狀三棱形,柱頭2裂。果實球形,成熟時紅色,直徑1.5-2厘米。種子1顆,罕為2顆,胚乳嚼爛狀。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或溝谷林中,海拔450-700m。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廣西本草選編》:“葉鞘纖維:收斂止血。主治吐血,咳血,便血,血崩。”“根:強筋骨。主治肝腎虛,筋骨痿軟,燉豬骨服。”
附註
果實有毒,誤食可致頭暈、噁心、嘔吐等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