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魏悅陽,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男,漢族,1960年1月生,陝西渭南市人,1982年參加工作,工學博士。 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固體力學學報》副主編,《力學學報》常務編委,《Chinese Physics Letters》編委;國際雜誌《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Multidiscipline Modeling i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等的編委。個人年表
1992年6月獲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固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1992年6月—1994年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博士後、副研究員
1995年1月—1998年8月 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博士後
1998年8月—2000年8月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2000年8月—2001年3月 美國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
2001年3月—2002年7月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2年8月—2002年11月 美國加州大學客座研究員
2002年11月—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主要學術貢獻
(1)在材料及結構的跨尺度力學研究方面:在國際上首次且到目前為止唯一地提出了適合應變梯度理論的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可壓縮應變梯度理論,在國際上首次預測出金屬材料的微尺度斷裂強度可達其巨觀屈服強度的十倍以上的重要結論,對應變梯度理論(作為一種跨尺度理論)在國際上的建立和發展起了核心推動作用; (2)在固體的彈塑性斷裂研究方面:在國際上首次求解給出了裂紋尖端20階的彈塑性應力應變漸近場並證明了只有3個獨立參數,依此為基礎建立了彈塑性斷裂準則; (3)在複合材料壓縮破壞研究方面:從彈塑性穩定性理論出發預測出了複合材料的壓縮破壞折曲帶模式,其被《國際損傷力學雜誌》長期設計為封面; (4)從攝動理論出發求解給出了防護工程中承受不同地壓作用的巷道的彈塑性應力應變場,並以此建立了巷道的失穩判據。
成就及榮譽
魏悅廣研究員1993年獲第三屆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1994年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199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研究項目“裂紋頂端彈塑性應力應變場和斷裂準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三完成人);1998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引進國外傑出人才”;1999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等七部委頒布的“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7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材料強度及災變的跨尺度力學研究》優秀創新群體項目(首席負責人);2008年研究項目“固體的微尺度塑性及微尺度斷裂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魏悅廣研究員已發表論文190餘篇,論文共被SCI雜誌引用1000餘次,單篇被引用的最高次數為140餘次。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並數次擔任分會主席。承擔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引進國外傑出人才”項目(已結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已結題)、海外傑出青年合作基金項目(已結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微米/納米尺度測量”、中國科學院三期創新方向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