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樂

魏思樂

瑞士製藥巨擘諾華公司的董事長魏思樂(Daniel Vasella)2013年2月宣布卸任,而其因此而獲得的7200萬瑞郎巨額競業限制補償,在瑞士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生平經歷

風口浪尖上的諾華公司董事長魏思樂 (Keystone)風口浪尖上的諾華公司董事長魏思樂 (Keystone)
DanielVasella,1953年生於弗里堡州,Poschiavo人。在伯爾尼學醫,之後成為小島醫院的醫生和主治醫師。
1978年與AnneLaurenceMoret結為伴侶,她是MarcMoret的侄女。MarcMoret隨後成為當時巴塞爾醫藥公司Sandoz的總裁。
1988年,進入Sandoz美國公司。
隨後,進入哈佛商學院進修管理學。
1996年:成為諾華執行長。“汽巴-嘉基”(Ciba-Geigy)和“山德士”(Sandoz)合併組建諾華。
1999:成為諾華董事會主席。因擔任雙重職務而備受詬病。
2008:修改任職年限章程,以免被迫辭去董事會主席職務。
2010年2月:辭去諾華執行長職務。
2013年2月22日,離任董事會主席。
據估算,他擔任諾華高層期間,淨賺3億瑞郎。據《Bilanz》雜誌估算,2012年他的財富在1.5億瑞郎左右。

諾華製藥

1996年,巴塞爾醫藥化學公司“汽巴-嘉基”(Ciba-Geigy)和“山德士”(Sandoz)合併,組建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合併公司。
諾華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巴塞爾的染料業。
魏思樂就任17年間,諾華營業額從1997年的310億增長到2012年的520億。諾華集團在全世界共有員工約123'000名。
這一期間贏利850億瑞郎。
1986年11月1日,Sandoz位於巴塞爾的倉庫發生火災,造成萊茵河嚴重污染。嚴重損害了巴塞爾化學醫藥工業的聲譽。

諾華如今的6大產業是製藥、眼科、仿製藥、疫苗,非處方藥和動物健康。

從諾華製藥辭職

“魏思樂在農田裡種上一棵大樹”

17年賺3億瑞郎,當魏思樂交出諾華的指揮棒時,他無疑成為瑞士最著名的、最貪婪的經理。這位醫生為“經理之路”留下了深深的印轍。
最能幹-最貪婪,近20年來,在瑞士沒有人能像魏思樂(DanielVasella)一樣,引起人們如此意見分歧的評價。
正是他,和瑞銀與瑞信的高級管理層一起,用難以企及的工資讓瑞士人理解了以前從未構想過的“高工資”,也因而激發了一項制止發放過高工資的動議,今年3月3日,瑞士選民將就此投票。
一月底,魏思樂在瑞士電視台笑著說:“我很樂於接受我的那些薪金”,屆時,他剛剛給出辭職的訊息,2月22日,他將辭去諾華董事會主席的職務。

不談“如何”,只談“多少”

經濟記者、作家RenéLüchinger認為,經濟巨頭魏思樂的工作進行得不錯,他利用被譽為“常青”的策略,使得醫藥的生命周期在專利權過期後,依然得以延長。
他還向市場大規模推出了仿製藥,“他不僅承認了非處方藥的趨勢,甚至還作出了回應,打破了禁忌,”Lüchinger說,這位商業雜誌《Bilanz》前主編告訴瑞士資訊swissinfo

成績

經濟學家、作家RudolfStrahm也這樣認為。在魏思樂手下,諾華成為僅次於輝瑞製藥有限公司的行業老二,銷售額在其任期內,幾乎翻了一番。
但這位前社會民主黨國民院議員對魏思樂的觀點是一分為二的:“他觸發了巨額紅利的問題,並玷污了整個瑞士的管理文化,”Strahm說。就此,魏思樂不僅招致了國民的反感,甚至還有工業社會的企業家們:“紅利經濟所帶來的,是在國家政治上對集團領導人持續的信任衰減”。
魏思樂在位17年,不短的時間。他為諾華創造了一個穩定的發展期,“就此說來,他並非‘美國人’。美國經理人平均每4年半就換一次工作”。
他認為魏思樂也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想擊敗競爭對手羅氏,但惟我獨尊的結果卻很糟糕”。
諾華的商業模式是寬泛的、不集中於某一產品或研究方向。“投資廣泛一方面是一種平衡和緩衝;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很昂貴。當然這裡綜合性市場策略可能會生效,但幾年後,我們才會看到,是否如此”。

非政府組織的抨擊

“在抗擊瘧疾和麻風病上,諾華取得了許多進步。尤其是諾華基金會,非常積極,完成了很多好項目,”AndreaIsenegger說。她是非政府組織“醫生無國界”(MSF)的藥劑師。
除麻風病以外,諾華因如今密集的流動性將研究重點集中於北緯地區的疾病,因而忽略了結核病和愛滋病的研究,以及睡眠病和黑熱病。
她難以接受,諾華公司對印度提起的專利訴訟。2005年,印度出台法律防止諾華享受“常青”特權。特別是針對抗癌藥格列衛,諾華希望繼續獨享其商業利益。

“在藥物成分里添把鹽,就想把藥物的專利權再增加20年,這是不能讓人接受的,”她說:“這為貧窮患者服用仿製藥關上了大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