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太宗問魏徵:“觀近古帝王,有傳位十代者,有一代兩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著,朕所以常懷憂懼,或恐撫養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驕逸,喜怒過度。然不自知,卿可為朕言之,當以為楷則。”徵對曰:“嗜欲喜怒之情,賢愚皆同。賢者能節之,不使過度,愚者縱之,多至失所。……伏願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終之美,則萬代永賴。”
譯文:
唐太宗問魏徵說:“觀察近來和古代的帝王,有傳承帝位十代的,有傳承帝位一兩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懷憂慮的原因(是),有的是害怕撫慰養育人民沒有好的方法,有的是害怕心中產生驕傲懈怠的情緒,高興憤怒超過了限度,卻全然不知。你可以為我說出這個情況,(我)應當把你的話當作準則。”魏徵回答說:“喜愛欲望高興憤怒的情緒,聖賢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樣的,聖賢之人能夠克制它,不讓它超過限度,普通人放縱它,(喜愛欲望高興憤怒的情緒)大多失了分寸……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來確保能夠善終的美德,那么千秋萬世就永遠仰賴您了。”
特殊句式
朕所以常懷憂懼:所以,……的原因。
不自知:賓語前置句,不知自(過度)。
重要注釋
生民:百姓。
不得其所:沒有好的辦法。
楷則:法式準則。
節:節制,控制。
失所:失去了限度。
克:能夠。
縱:放任。
伏:表敬意,無義。
身得身失:自己奪得天下又自己失去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