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兩個美貌且彷佛不食人間煙火的少女,相偕在夜裡去湖邊欣賞月光,其中一名少女卻意外下車而身受重傷。無意間搭同一班車下班的刑警木場修在強忍疲憊下接手處理案件,卻意外發現身受重傷少女的親人,是他暗戀了許多年的女演員。木場一面強自按捺內心情感浮動,一面卻也深陷難纏案件。身受重傷的少女在送到一棟盒狀的建築物後,在眾目睽睽之下居然憑空消失了……
作家關口偶爾為之取材寫作的三流雜誌《月刊實錄犯罪》,正在追查相模湖發生的分屍殺人案,編輯鳥口和關口聯袂前往現場追查,卻在路途中迷路而誤入一棟奇怪的盒狀建築物……
在病床上消失的少女、相模湖分屍殺人案、追查案件的木場和關口、盒子般奇怪的建築物,到底是什麼將他們聯繫在一起?魍魎,真的只存在人心嗎?
【魍魎】
最早稱作“罔兩”,為影子之意。東漢的《說文解字》中,則成了“罔兩,山川之精物也”,不過魍魎確切的形象,《淮南子》中始見真章,形容其為“狀如三歲小兒,赤黑色、赤目、赤爪、長耳、美發”;《搜神記》中引“夏鼎志”雲“‘罔象’如三歲兒,赤目,黑色,大耳,長臂,赤爪。索縛,則可得食。”《本草綱目》 則稱其“喜食人屍肝”。
【火車】
西國雲州薩摩邊境或東國一帶有異事。葬送之時,俄有大風雨,其烈足以吹倒往來行人,葬棺時被吹飛。若擲守護數珠則異事消。否則棺木飛走,失其屍。此即火車捉屍,乃甚為恐怖恥辱之事也。愚俗有言:生涯多為惡事,地獄火車來迎。火車攜走死屍後撕裂其身,掛于山中樹枝岩頭。火車之名,乃佛者先言(中略)。捉火車事,和漢多有事例。曰此乃魍魎之獸所為,魍魎或作罔兩、方良。酉陽雜俎引周禮曰:“方相氏毆罔像。好食亡者肝。而畏虎與栢。墓上樹栢,路口致石虎為此也。”此獸常於送葬之時出來危害。故漢土聖人之世,方相氏披熊皮,作四目之形,大喪之時立於棺柩前,持戈入穴,擊四隅,乃為毆此獸是也。此即險道神。或可見事物之源。
作者簡介
京極夏彥1963年3月26日出生於北海道小樽。在成為作家之前,原本是平面設計,業務內容包括書籍的裝幀等。他在工作之餘,寫下了處女作《姑獲鳥之夏》,而於1994年出版的此作如今已成為推理史上的不朽名著。1995年出版的《魍魎之匣》只是他的第二部小說,就拿下第四十九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京極堂系列小說人物設定鮮明、布局精彩,架構繁複,舉重若輕的書寫極具壓倒性魅力,書籍剛出版便風靡大眾,讀者群遍及各年齡層與行業。目前正以讓人瞠目結舌的奇快速度創作。在由他親手開啟的這一輪推理小說的太平盛世里,京極夏彥無疑盡得輕、快、準、簡、繁之粹。
系列小說作品除了已出版七本的京極堂系列之外,尚有巷說百物語系列。《後巷說百物語》讓京極夏彥拿下了2003年第130屆的直木獎,成為他的另一個高峰。除了小說系列創作外,京極夏彥更參與妖怪專門志《怪》的封面設計、裝幀、妖怪研究,和小說連載。別人難以模仿、難以企及的作品,對他來說只是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