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扇子

鬼扇子

鬼扇子(學名:射干)是山西省平定縣舊關村一帶的方言對於一種野生植物的稱謂。此種植物確如扇子狀,為一平面,葉子如蘭草般平面排列,一般於夏季生長在半山腰。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印度、越南、前蘇聯的林緣或山坡草地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鬼扇子 鬼扇子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為不規則的塊狀,斜伸,黃色或黃褐色;鬚根多數,帶黃色。莖高1-1.5米,實心。葉互 生,嵌迭狀排列,劍形,長20-60厘米,寬2-4厘米,基部鞘狀抱莖,頂端漸尖,無中脈。花序頂生,叉狀分枝,每分枝的頂端聚生有數朵花;花梗細,長約1.5厘米;花梗及花序的分枝處均包有膜質的苞片,苞片披針形或卵圓形;花橙紅色,散生紫褐色的斑點,直徑4-5厘米;花被裂片6,2輪排列,外輪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約2.5厘米,寬約1厘米,頂端鈍圓或微凹,基部楔形,內輪較外輪花被裂片略短而狹;雄蕊3,長1.8-2厘米,著生於外花被裂片的基部,花葯條形,外向開裂,花絲近圓柱形,基部稍扁而寬;花柱上部稍扁,頂端3裂,裂片邊緣略向外卷,有細而短的毛,子房下位,倒卵形,3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蒴果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5-3厘米,直徑1.5-2.5厘米,頂端無喙,常殘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時室背開裂,果瓣外翻,中央有直立的果軸;種子圓球形,黑紫色,有光澤,直徑約5毫米,著生在果軸上。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於海拔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區,海拔2000-2200米處也可生長。

分布範圍

產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西藏。也產於朝鮮、日本、印度、越南、蘇聯。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主要價值

根狀莖藥用,味苦、性寒、微毒。能清熱解毒、散結消炎、消腫止痛、止咳化痰,用於治療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藥典》。【水藥】上山虎:根用於咽喉腫痛《水醫藥》。【畲藥】蝴蝶花根,金咬剪,風翼:根莖用於咽喉炎,扁桃體炎,腮腺炎,乳腺炎,睪丸炎,咳喘氣逆,閉經,水田皮炎,跌打損傷《畲醫藥》。【傣藥】芽竹毫《傣醫藥》,牙竹號(西傣):根狀莖用於月經過多,肝炎,尿道結石,腸炎,痞塊《滇藥錄》、《滇省志》、《版納傣藥》。滿協眼,豬怕凸(德傣):根莖用於產後體虛《德傣藥》。牙竹號:根莖用於月經過多,肝炎,尿道結石,腸炎痞塊《傣藥錄》。【白藥】扁竹,野萱花,黃射干:有小毒,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咳嗽多痰,閉經,乳腺炎《大理資志》。【侗藥】射干:有小毒,根莖用於便秘《桂藥編》。【仫佬藥】鯉魚巴:有小毒,根莖用於咽喉腫痛《桂藥編》。【壯藥】有小毒,根莖用於雞骨鯁喉《桂藥編》。【瑤藥】有小毒,根莖治胎盤不下《桂藥編》。【彝藥】木赫什幾:根莖主胃病,肺熱咳痰(相當於肺炎)《彝植藥》。【苗藥】根莖用於咽喉腫痛,痰咳氣喘《湘藍考》。Vob dak dlangd bab(窩達賒巴):根莖治咽喉疼痛,牙根腫痛《苗醫藥》。【藏藥】巴多拉:根狀莖用於蟲病《中國藏藥》。巴多拉:種子治“培根”病,“木保”病,黃疸病,食物中毒,蛔蟲,蟯蟲病,蟲牙痛,痢疾;根莖治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痹痛,腰痛,咳嗽痰喘《藏本草》。【蒙藥】布西勒斯,額力音-斯古勒-其其格:根莖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腮腺炎,支氣管炎,咳嗽痰多,肝脾腫大,經閉,乳腺炎《蒙藥》 。

種植資源

種質資源數據來源:中國西南野生種質資源庫

編號年份種質資源類型採集者伴生物種
SCSB-JS0330 SCSB-JS0330 種子 王兆銀、吳寶成 地錦;粟米草;烏桕
HANGYY8376 HANGYY8376 種子、葉片 吳寶成 繁縷 枸杞
LiJuPing0049 LiJuPing0049 種子 李巨平 馬桑、野菊花、畫眉草
SCSB-HNJ-0240 SCSB-HNJ-0240 種子 姜孝成、唐貴華、袁雙艷、黃先暉、汪浩、陳豐林、張亦雅 芒萁
SCSB-HN-0513 SCSB-HN-0513 種子 劉克明、朱曉文 宜昌潤楠,小葉四照花,尖葉榕,十字馬唐,牛膝
HANGYY8515 HANGYY8515 種子、葉片 湯興利 翻白草;葎草;絡石;算盤子
Yanglm0130 Yanglm0130 種子 韓忠明 楊樹;馬齒莧;報莖苦菜;鴨跖草;地膚;紫菀;
XPALSA034 XPALSA034 種子 謝天華、郎定富、楊如偉 松樹、掃把葉、麻木樹、橄欖樹
ZouFL0102 ZouFL0102 種子、葉片 鄒方倫 野牡丹,桑

命名信息

1. 射干 (神農本草經)交剪草(廣東),野萱花(西北)圖版42: 1-5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in Redoute, Lil. 3, Pl. 121. 1805; Diels in Engl. Bot. Jahrb, 29: 262. 1900; B. Fedtsch. in Kom. Fl. URSS 4: 577. 1935, cum auct. Leman; Hand-Mazz. Symb. Sin, 7: 1227. 1936; Kitagawa, Lineam. Fl. Mansh. 146. 1939; 裴鑒等, 中國藥用植物志3: 圖版106. 1953;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5: 570, 圖7970. 1976; 秦嶺植物志1(1): 384, 圖394. 1976.——Ixia chinensis L. Sp. Pl. 36. 1753; Curt. In Curtis's Bot. Mag. 4: t. 171. 1791.——Pardanthus chinensis Ker-Gawl. in Koenig et Sims, Ann. Bot. 1: 247. 1805. ——Belamcanda punctata Moench, Meth. Pl. 529. 1794; C. H. Wright. in Journ. Linn. Soc. Bot. 36: 86. 19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