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新政

高考加分新政

高考加分,一直是個敏感詞,因為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代,這關乎學生命運和教育公平。近年來因高考加分產生的不公平現象時有發生:一是考生資格或身份造假;二是有些招生政策在執行中逐漸被異化,偏離了政策設計的初衷。從今年起,全國正式執行高考加分項目調整方案,截至目前,31個省、市、自治區均已正式出台高考加分新政。 此輪大規模調整主要集中在體育、奧賽等縮減項目及降低分值上,更有多地奧賽獲獎者不再進入保送行列;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北京、浙江、四川等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有的地區甚至獎勵加20分。一邊是大刀闊斧的瘦身、另一邊卻出現新的加分項目,這一輪大規模地調整會給高考帶來怎樣的影響。今年是高考加分新政實施的第一年,按照“五部門”當初的要求,競賽類加分遭到大幅消減。這無疑是個進步,但距離人們期待的公平還遠。 2018年3月,教育部取消體育特長生和省級優秀學生等加分項目。

加分消減項目

競賽類加分消減

奧賽等能加分的競賽弄虛作假嚴重,僅因此也該消減其加分作用

能為高考加分的競賽主要有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競賽、體育競賽三種。這三種競賽都被曝出嚴重的舞弊情況。比如2006年新華網報導了內蒙古奧賽可以花錢操作、篡改成績、買賣試題。比如2008年中國新聞網報導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演變成了成人智慧的較量”。比如2008年清華大學發現四川體育加分人數在一年之間上漲了10倍。比如2009年中國青年報報導了浙江的“三模三電”比賽成為地方權勢家庭子女的“高考加分俱樂部”。

然而這些曝光並未觸動有關部門做出改變,舞弊情況依然故我。直到2010年,在中國青年報鍥而不捨的相繼推出了二十多篇報導、評論,多方面展現和剖析了一些高考加分項目已淪為腐敗溫床的事實和原因,並引起央視等重量級媒體跟進後,終於“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據中國青年報記者披露)”。進而在2010年11月,由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聯合發布檔案,具體要求消減上述三種競賽的加分力度,並從整體上要求高招要“調減加分項目及分值”。

“五部門”的要求於今年開始實施,作用立顯。以北京為例,享受加分政策的人次由去年的14779人減少到今年11822人,減少的部分主要是市級競賽加分人數從三千多減到幾百。

然而競賽畢竟有客觀標準和測驗過程,舞弊要相對難一些

儘管弄虛作假嚴重,但競賽加分仍是所有高考加分項目中相對乾淨的。因為競賽加分有客觀標準,達標與否由具體的成績決定;競賽有測試過程,“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

要說普通考生也想加分的話,通過競賽總不失為一個門路。要說高校想招到一些“特長生”的話,通過競賽選拔多少能選到一些。因此競賽加分其實不應是高考加分調整的首要項目。

加分取消項目

優生、優乾加分該取消

三好學生、優秀幹部作為加分項占比高、水分大

在北京市今年縮減後的11822個加分人次中,三好學生占了2068個,優秀學生幹部占了767個,總共占比近四分之一。而誰能被評為優生、優乾,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客觀標準,甚至也無需評選過程。媒體曾報導,河南省駐馬店高級中學有兩個“省級優秀學生”指標,但候選人只有3名,且都是包括校長兒子在內的本校教師子女,更弔詭的是,3名候選人中有兩名是留級生。再看河北,河北省教育廳曾對當年高考中各市縣申報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進行審查,發現有80名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不符合條件,造假者多為幹部子女。

由於舞弊嚴重,一些省份已經自行取消了優生、優乾加分。湖南省在2006年就取消了省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高考加分政策,因為“這種評選工作中的人為因素占了很大比重。有的家長為給子女弄個三好學生桂冠,甚至不惜採取行賄等手段。”

不公平的評選還會毒害孩子心靈

相比競賽作弊,優生優乾評選的作弊對學生負面影響更大,這是因為優生優乾代表對一個孩子全面的肯定。有些品學兼優的孩子天真的指望自己能得到這個榮譽,卻未料到只是空想。上述河南省駐馬店高級中學的優生評選中,小米同學由於成績一直穩定在全年級前幾名,對評上省級優秀學生很有信心,可結果公開後,他負氣離開了學校,已有一個多星期沒去上學,據他媽媽講,“情緒不是太好,也不知咋想的,不願和家長溝通”。黑龍江日報則引用了一位家長的話:“我並不因為自己的孩子沒加上那5分而眼紅,也並不是為自己沒有能耐而懊惱,我只是擔心,加分這件事兒,會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創傷,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

民族加分甄別

有的怪狀傻子也能看出來,但它就是年復一年如此。比如,你知道北京有多少少數民族人口嗎?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是4.1%;那你知道北京高考中少數民族學生有多少嗎?答案是每年占比都接近10%。

顯然,這裡面如果沒有“貓膩”,是解釋不通的。實際上全國各地篡改民族以求高考加分早已是“潰爛”的局面。而民族加分,在各省市的加分項中都是占最大頭,比如今年北京的11822個加分人次中,民族加分人次為6847個,占比58%。在這種情況下,照顧少數民族的“補償正義”已經不足以成為支持民族加分的理由,畢竟一項政策該取決於權衡利弊的結果。況且“補償正義”也未必非要通過民族加分實現,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加大優質教育資源投入,是可以替代的辦法。

取消補充項

加分“補充項”可休矣

媒體注意到,今年的加分項中,部分省市有“思想品德加分”的項目。其實這樣的加分項在國外的大學招錄中也很普遍,比如美國大學非常看重申請者的社區服務履歷。但不同點在於,美國的大學是非“官辦”的,大學之間的競爭、私立大學所有者對自己“財產”的愛惜、納稅人對公立大學的有效監督,保障了其對加分項考核的公正性。

而中國的高招一旦“靈活”,就會變成類似中科大那樣把不拘一格招人才的自主招生,變成舉報者戲稱的校長“不拘一格招兒子”。

“例外”正是部門尋租的空間

浙江省“三模三電”加分項目的演變,生動的揭示了加分與部門利益的關係。最初,“三模三電”成績是由體育部門來認定,但出現了“測試標準太低”等問題,所以教育部門考慮過取消“三模三電”加分項目。但最後的結果是項目保留,增加由教育部門主持的現場測試環節。結果,此前只由體育部門“吃一道”的競賽,變成由教育部門“再吃一道”。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一名工作人員坦言參賽學生的報名檢測費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另一位教育部門的同志說得更直白:關鍵是教育考試院、體育部門存在一條高考體育加分項目報名、測試的利益鏈條,取消“三模三電”項目就意味著收益減少,誰會自斷財路?!

可見“唯分數論”的“例外”,正是相關部門尋租的空間。“五部門”中,各有各的利益空間。於是乎,儘管高考加分醜聞不斷、民眾要求取消的呼聲強烈(中青報報調查顯示76.9%的人建議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敗的高考政策),但高考加分依然只是在弱化,更全面的廢除還沒有得到政府部門回響。

2018新政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對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區及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傾斜;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通知》表示,要進一步推進減少高校招生錄取批次改革,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及合併本科批次的省份,要合理劃定特殊類型招生最低錄取文化課分數線,不得低於合併批次前的相應要求。

《通知》對“城鄉區域入學機會公平”做出要求:繼續實施“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畫”,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積極履行促進入學機會公平的社會職責,嚴格控制屬地招生計畫比例,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畫,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傾斜;繼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畫;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及其他非戶籍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政策;依法依規加強對“高考移民”的綜合治理。

《通知》嚴格規範了招生工作管理,提出要嚴格遵守“30個不得”招生工作禁令,認真落實招生信息“十公開”要求,嚴格特殊類型招生管理。加大招生違規處理力度,對各類型招生中弄虛作假的考生,除取消其相應類型招生資格外,同時取消其當年高考報名、考試和錄取資格。

此外,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