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通知
教育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辦法》的通知
教學[2014]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現將《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教育部
2014年8月24日
辦法全文
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規範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向高等學校、學生和社會提供便捷、客觀、權威的學籍、學歷信息查詢、驗證及認證服務,保護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高等學校(含具有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文憑資格的公辦、民辦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開放大學)和經批准承擔培養研究生任務的科學研究機構(以下合併簡稱高等學校或學校)按國家規定錄取的高等學歷教育學生取得的學籍、獲得的學歷證書(含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獲得的畢業證書)進行線上審核、電子標註、數據備案和網上查詢的管理方式。
第三條高等學校學歷教育學生(含預科、專科、本科學生,少數民族骨幹計畫基礎培訓階段研究生,碩士、博士研究生;華僑學生,來自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學生以及國際學生)均須進行新生學籍電子註冊、在校生學年電子註冊、畢(結)業生學歷證書電子註冊。
第四條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以高等學校為主體,由高等學校對符合國家規定、依法錄取的學生學籍、畢(結)業生學歷證書進行電子註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對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電子註冊工作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進行管理和監督檢查,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
第五條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以下簡稱學信網)是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信息查詢的唯一網站。
第六條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以下簡稱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學信網的運行與管理,承擔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的技術保障、日常維護和網上查詢、驗證、認證等服務工作,獨立承擔因查詢、驗證及認證工作而產生的法律後果,接受教育部相關部門的監管。
第二章 學籍電子註冊
第七條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相關機構按照國家招生規定審核考生錄取數據,將審核通過的數據報送教育部匯總覆核後作為高等學校新生入學資格複查和學籍電子註冊(以下簡稱學籍註冊)的依據。
第八條高等學校對報到新生進行錄取、入學資格複查,對複查合格的學生予以學籍註冊,複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學資格;對放棄入學資格、保留入學資格、取消入學資格的學生予以標註。
少數民族預科生和少數民族骨幹計畫基礎培訓階段研究生的資格複查由招生學校負責。預科培養和骨幹計畫基礎培訓的預科學籍標註由培養培訓學校負責。預科培養培訓結業後轉入招生學校,由招生學校進行新生資格複查和學籍註冊。其他預科生由招生學校負責。
普通高校學生(含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專科起點本科、第二學士學位等)在同一學習時段,只註冊一個普通全日制學籍。跨校聯合培養學生,在錄取學校進行學籍註冊。
第九條按照特殊政策錄取的學生應標註其錄取類型。如定向招生專項計畫(含免費醫學、免費師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計畫、扶貧計畫等本科生,強軍計畫、援藏計畫、少數民族骨幹計畫等研究生)、定向生、國防生、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生等。
第十條學校在學籍註冊中發現錄取數據有誤或缺失的,由學校向省級招生部門提出申請,省級招生部門核實後將修改意見或補充錄取數據報教育部,並將相關結果及時反饋學校。
第十一條學籍註冊後,學校應告知學生及時查詢。學生可登錄學信網實名註冊後查詢、核實本人身份信息和學籍註冊信息。
第十二條高等學校從學生入學次年起至畢業,應在每學年第一學期進行學年電子註冊(以下簡稱學年註冊)。學年註冊包括在校生新學年註冊(含註冊學籍、暫緩註冊等)和上學年學籍變動(含留級、降級、跳級、休學、復學、轉學、轉專業、保留學籍等)、學籍記載(含學業考試情況、社會實踐情況、獎懲情況等)、學籍註銷(含退學、取消學籍、開除學籍、死亡等)以及學生取得的其他證書(含肄業證書、學習證明等)的標註。實行學分制的學校無需標註留級、降級、跳級情況。
第十三條學年註冊在每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後1個月內完成。學籍註銷應在學籍處理後15個工作日內完成。
第十四條學生離校後學信網將學生的身份信息、學籍註冊信息、學年註冊信息作為學籍檔案保存。
第三章 學歷電子註冊
第十五條高等學校頒發的學歷證書(含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應進行學歷證書電子註冊(以下簡稱學歷註冊)。學歷註冊證書分畢業證書和結業證書兩種。
第十六條高等學校只能為取得本校學籍並進行學籍註冊的學生頒發並註冊一份學歷證書。學生畢(結)業離校時,學校應頒發畢(結)業證書並完成學歷註冊。學生獲得的輔修專業證書,應標註在主修學歷證書註冊信息中。
第十七條學歷註冊信息應與學歷證書內容保持一致。學歷註冊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照片;學習起止年月;專業、層次、學制、畢(結)業、學習形式;學校名稱、校(院)長姓名及證書編號。
學校應完整填報學歷註冊信息,信息不完整的不提供網上查詢。
第十八條學歷證書發證日期應與學生畢業日期一致,發證日期即是學歷註冊提供網上查詢的有效日期。
第十九條學生在校期間修改或變更身份信息的,由學生本人提供合法性證明,學校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確認後更改,學信網保留更改前的信息。學生要求修改、變更的信息或證明材料涉嫌弄虛作假的不予受理。
學歷註冊並提供網上查詢後,學校不得變更證書內容及註冊信息,不再受理學生信息變更事宜。註冊信息確有錯誤的,須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確認後方可修改。
學歷證書遺失的由學校出具相應的證明書並在學歷註冊信息中標註。
第四章 查詢及認證
第二十條就業指導中心依據覆核備案的學籍學歷電子註冊信息,建立全國高等教育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資料庫,為學生和社會提供查詢、驗證和認證服務。
第二十一條學生可免費查詢本人身份信息、學籍註冊信息、學年註冊信息和學歷註冊信息,也可查詢本人學籍檔案。社會其他部門及個人可依據學生提供的相關信息對學生身份信息、學籍註冊信息、學年註冊信息、學歷註冊信息和學生學籍檔案進行查詢、驗證。
第二十二條依據全國高等教育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資料庫及相關證明材料,就業指導中心可提供認證服務,對申請人申請認證的學歷證書或學籍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定。認證服務以申請人自願原則進行。
第五章 監管與責任
第二十三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機構,應重視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工作,加強制度建設,規範工作流程,保障信息安全,強化管理與服務。
第二十四條高等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就業指導中心的採集、錄入及管理服務人員應嚴格按照工作許可權規範管理和服務,數據註冊、標註、修改等應專人操作,嚴格遵守崗位制度、認真履行工作程式,確保數據註冊及時準確。
第二十五條各級管理部門及工作人員應依法正確採集、管理和使用學生信息。不得以任何非法形式展示、公布或分發學生身份信息。
第二十六條對違反國家規定入學的學生,學校不得為其註冊學籍和學歷,已經註冊的應予以註銷。
第二十七條有以下情形的,一經查實,追究有關人員和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一)以虛假信息註冊學籍學歷的;
(二)因密鑰、密碼管理不善造成學生信息違規變更的;
(三)泄漏或將學生信息用於非法目的的;
(四)違反本辦法的其他行為。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其他有關檔案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
權威解讀
全面實施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規範高校招生和辦學行為——教育部學生司負責人就《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辦法》答記者問
8月24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將於2014年9月1日起實施。日前,教育部學生司負責人就《辦法》有關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印發的背景
問:教育部日前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辦法》是基於什麼背景與考慮?
答: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制度是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內容,我國自2001年起實行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2007年開始實行高校學生學籍電子註冊,2008年實施高校在校生學年電子註冊。十餘年來,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對規範招生辦學行為、完善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體系、維護學歷證書嚴肅性、遏制學歷證書造假以及更好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高等學校正處於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時期,制度建設尤為重要。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制度,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提出的“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的任務要求,我們在總結梳理《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管理暫行規定》、《普通高等學校新生學籍電子註冊暫行辦法》和《關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學年電子註冊的通知》基礎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制定本《辦法》。這次頒發的《辦法》是對以前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工作的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新《辦法》從9月1日開始實施。
電子註冊的意義
問:什麼是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實行學籍學歷電子註冊有什麼意義?
答: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高等學校(含具有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文憑資格的公辦、民辦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開放大學)和經批准承擔培養研究生任務的科學研究機構(以下合併簡稱高等學校或學校)按國家規定錄取的高等學歷教育學生取得的學籍、獲得的學歷證書(含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獲得的畢業證書)進行線上審核、電子標註、數據備案和網上查詢的管理方式。
實行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對行政管理決策和社會服務具有重要意義。《辦法》進一步明確招生錄取、學籍註冊、學年註冊、學歷註冊的內容和任務,環環相扣,使管理流程更加科學、規範,這樣既可以使違規招生、學歷造假行為無路可逃,又可以及時掌握高校學生報到、註冊情況,為國家制定年度招生計畫和巨觀調控提供科學依據。此外,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還可以為學校、學生和社會提供便捷、客觀、權威的學籍、學歷信息查詢、驗證及認證服務,有效保護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提高教育公共服務水平。
註冊的對象
問:哪些學生需要進行學籍學歷電子註冊?
答: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的主要對象是:高等學校學歷教育學生(含預科、專科、本科學生,少數民族骨幹計畫基礎培訓階段研究生,碩士、博士研究生;華僑學生,來自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學生以及國際學生)均須進行新生學籍電子註冊、在校生學年電子註冊、畢(結)業生學歷證書(含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獲得的畢業證書)電子註冊。
特別要求
問:怎樣進行學籍電子註冊?有哪些特別要求?
答:學生進入大學學習,首先要取得學籍。高等學校對報到新生進行錄取、入學資格複查,對複查合格的學生予以學籍註冊,複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學資格;對放棄入學資格、保留入學資格、取消入學資格的學生予以標註。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相關機構按照國家招生規定審核考生錄取數據,將審核通過的數據報送教育部匯總覆核後作為高等學校新生入學資格複查和學籍電子註冊(以下簡稱學籍註冊)的依據。
普通高校學生(含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專科起點本科、第二學士學位等)在同一學習時段,只註冊一個普通全日制學籍。跨校聯合培養學生,在錄取學校進行學籍註冊。按照特殊政策錄取的學生應標註其錄取類型。如定向招生專項計畫(含免費醫學、免費師範、扶貧計畫等本科生,強軍計畫、援藏計畫、少數民族骨幹計畫等研究生)、定向生、國防生、政法幹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生等。
學年註冊的內容
問:為什麼要進行學年電子註冊?學年註冊包括哪些內容?
答:為及時掌握高校在校生學籍變動情況,更好地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高等學校從學生入學次年起至畢業,應在每學年第一學期進行學年電子註冊(以下簡稱學年註冊),這是加強高校學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學年電子註冊是學生學籍變動情況和借貸還貸、獎勵、處分等基本信息的客觀反映,是建立完整的高校學生數據信息庫的基礎,有助於實現對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全過程、規範化、系統化管理和服務,是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基礎工程。
學年註冊包括在校生新學年註冊(含註冊學籍、暫緩註冊等)和上學年學籍變動(含留級、降級、跳級、休學、復學、轉學、轉專業、保留學籍等)、學籍記載(含學業考試情況、社會實踐情況、獎懲情況等)、學籍註銷(含退學、取消學籍、開除學籍、死亡等)以及學生取得的其他證書(含肄業證書、學習證明等)的標註。實行學分制的學校無需標註留級、降級、跳級情況。
學歷註冊的內容和要求
問:學歷註冊包含哪些內容?有哪些明確要求?
答:高等學校頒發的學歷證書(含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應進行學歷證書電子註冊(以下簡稱學歷註冊)。學歷註冊證書分畢業證書和結業證書兩種。高等學校只能為取得本校學籍並進行學籍註冊的學生頒發並註冊一份學歷證書。學生畢(結)業離校時,學校應頒發畢(結)業證書並完成學歷註冊。學生獲得的輔修專業證書,應標註在主修學歷證書註冊信息中。
學歷註冊信息應與學歷證書內容保持一致。學歷註冊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照片;學習起止年月;專業、層次、學制、畢(結)業、學習形式;學校名稱、校(院)長姓名及證書編號。學歷證書發證日期應與學生畢業日期一致,發證日期即是學歷註冊提供網上查詢的有效日期。
學歷註冊並提供網上查詢後,學校不得變更證書內容及註冊信息,不再受理學生信息變更事宜。註冊信息確有錯誤的,須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確認後方可修改。學歷證書遺失的由學校出具相應的證明書並在學歷註冊信息中標註。
查詢方法
問:學生如何查詢自己的學籍和學歷信息?
答:高等學校新生、在校生和畢業生可查詢本人的學籍信息和學歷信息。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以下簡稱學信網)是查詢學籍學歷信息的唯一網站,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以下簡稱就業指導中心)負責運行與管理。就業指導中心應當嚴格按照經覆核備案的學籍學歷電子註冊信息,建立全國高等教育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資料庫,為學生和社會提供查詢、驗證和認證服務。高校學生可通過實名註冊,在學信網上免費查詢本人身份信息、學籍註冊信息、學年註冊信息和學歷註冊信息,也可查詢本人學籍檔案。
社會其他部門及個人可依據學生提供的相關信息對學生身份信息、學籍註冊信息、學年註冊信息、學歷註冊信息和學生學籍檔案進行查詢、驗證。
高校的地位和責任
問:高等學校在電子註冊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答:《辦法》突出體現了高等學校的主體地位。明確規定“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以高等學校為主體,由高等學校對符合國家規定、依法錄取的學生學籍、畢(結)業生學歷證書進行電子註冊。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對高等學校學生學籍學歷電子註冊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