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6年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博士學位,1987年至1992年間,在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材料系和在德國馬普金屬所分別作博士後和高級訪問學者各一年。長期以來主要從事高溫結構陶瓷、高性能納米復相陶瓷、碳納米管改性與套用以及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方面的基礎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
1. 光電催化材料,致力於微/納米顆粒以及薄膜結構的設計、製備以及光電催化制氫和CO2還原。
2. 異相催化材料,致力於金屬-氧化物以及雙金屬-氧化物複合納米結構的設計、合成和天然氣催化重整研究。
3. CO2吸附材料,致力於高效和高選擇性的CO2吸附劑的設計研發。
4. 柔性超級電容器,致力於高柔性、高儲能性電極的開發和超級電容器結構的最佳化。
主要貢獻
近幾年來在複合微/納米粉體材料的合成與套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國際同行的積極肯定。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承擔和完成了國家攀登計畫項目,國家“973”項目的二級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以及上海納米專項。
獲獎記錄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2002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3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2005年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2009年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共五項以及2004年第五屆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201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