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圩
高流圩位於高流河畔。高流河北距春城10多公里,系漠陽江支流,發源於東山群嶺,流經合水的留垌、茶河,向西注入漠陽江。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高涼太守馮寶與洗夫人結婚。二十多年後,其子馮仆任陽春太守,孫馮盎領漠陽太守,曾孫馮智戴任春州刺史。至唐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馮智戴逝世止,冼夫人及其兒孫統轄陽春共163年。
冼夫人治邑時,曾在高流河畔建起了約六平方公里的練兵場(史稱校場),操練千軍,保境安民。陳、隋兩個朝代,冼夫人就是從這裡三次領兵出征廣州,先後平定歐陽紇、王仲宣叛亂。冼夫人為安定嶺南、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勳。嶺南各族人民至今仍緬懷她的豐功偉績。周恩來總理曾稱她為“我國歷史第一位巾幗英雄”。江澤民主席說:“當年冼夫人力排阻力,不搞分裂,堅持國家統一,增強民族團結,讓嶺南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其功不可沒,至今她仍是我輩後人學習的楷模。”
陳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冬至前後七天,冼夫人、馮仆在校場地北高流河畔舉行軍民慶祝勝利大會,展出皇帝賞賜的駟馬安車、八音鼓吹和麾、幢、旌、節儀仗和戰利品。追悼從梁大通三年至陳太建二年四十年間犧牲的將士和民眾,並舉行和平勝利大遊行。此後,一千四百餘年沿襲為每隔四十年百姓自發舉行一次的“萬年緣勝蘸”。同時逐漸演繹成如今的一年一度的高流圩。邑人於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在高流河畔的蠶蛾嶺坡建起了一座回龍寺,該寺現為冼夫人紀念館。
高流圩每年端午節前的初四日僅此一天成圩。它開創了陽春商業貿易之先河。是日,來自周邊縣、市的商賈將自產的銅、鐵、竹木製品以及農具、工藝品、農副產品送到高流圩交易。除此之外,尚有文人墨客趨風而來,於林蔭之下,吟詩作對,把盞闊談;也有青年男女結伴而至,花間溪旁細斟月老相托之事;更有遠道的親朋相邀而聚,共敘親情。說來也怪,在高流圩買來的竹木製品永不蟲蛀。這大概是高流圩相傳不斷的神秘緣故吧。高流圩歷經滄桑,久經嬗變。如今正從原始、純樸走向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