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
二00二年我鎮已退耕還林8395畝,糧食總產量為5455噸,人均280公斤,工農業總產值3559萬元,人均純收入1277元。
地下礦藏豐富,主要礦藏有煤、鈦磁、硫鐵、板石、大理石,已在開發的有煤和板石。待開發的礦產有鈦磁、硫鐵、大理石等,其中鈦磁礦儲量達10014萬噸、二氧化鈦533萬噸,且伴生礬磷多種有用礦種,綜合回收效益大,屬全國大型礦床,具有極大的開採價值。鎮內已建成磚廠一座,年產紅磚1500萬匹;有煤礦四個,年產煤10萬噸;有板石廠一個,年生產板石3萬平方米。
近年來,我鎮幹部學習白河精神,充分發揚“三苦四實”作風。計畫三年內養蠶達5000張,名優茶產量達40噸,養羊總量達20000隻,養豬總量達30000頭,戶均出欄商品豬6頭。促使鈦磁鐵礦儘早開發利用及農貿市場的建成。
五年來,全鎮固定資產投資由250萬元提高到3300萬元,增長了12倍;糧食總產量由6375噸提高到7886噸,增長了23%;農業產值由5428萬元提高到12545萬元,增長1.3倍。工業產值從1687萬元提高到3930萬元,增長1.33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170元提高到4452元,增長了1.1倍;勞務收入由300萬元提高到2200萬元,增加了6.3倍。
農業
農村產業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茶桑畜藥產業規模逐年擴張,經濟效益不斷增加。產業化建設初步突顯。
茶園面積由2006年的5000餘畝增加到2011年的12000餘畝,其中,精品茶園400畝,豐產密植茶園3000畝,改造低產茶園4000畝。截至目前,全鎮共有8個名優茶加工廠,年加工鮮葉1500噸,茶葉產量從2006年的84噸,增長到2010年的288噸。其中,名優茶120噸。產值從2006年的200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0萬元。蠶桑產業持續發展,年養蠶2500張以上。
成功實施了東桑西移項目,新建標準桑園5000畝。推廣使用方格簇10萬片。畜牧產業大幅上升,通過實施強村大戶帶動戰略,建設畜牧強村4個,畜牧產業大戶60戶。生豬年出欄達到21000餘頭,家禽出欄達到 6萬餘只。新興產業勢頭良好,累計新建厚朴園6萬畝,鎮內厚朴面積達到7萬餘畝,厚朴種植基地打造成型。每年規範種植魔芋2500畝以上,發展種芋100畝,新建魔芋加工廠1個,實施了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基本實現了山上種植,門前出售。
旅遊業
旅遊新村建設開局良好。以裴壩蒼鷺棲息地、集鎮廊橋和蘭草水產養殖為依託的旅遊新村建設初具規模,新培育農家樂3家,實施了200餘戶民居改造,村容村貌大大改觀。
工業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五年來,高橋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工業強鎮的重要手段來抓,努力淨化招商引資環境,全力服務企業生產,先後引進外地客商投資鐵礦開採、大鯢養殖、水電開發、木材加工等領域,總投資額達到7750萬元,工業產值逐年遞增。
基礎建設
重點加大農村公路、人畜飲水、農田水利、電力通訊等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力度。五年來,累計新修農村公路115公里,硬化公路80公里,新修3座公路橋,兩座吊橋,15座便民橋,農村公路網路建設基本形成,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標,極大方便了民眾出行。
新建移動、聯通基站4個,實現了移動通信全覆蓋。改造農村電網103桿公里,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新建飲水工程15處,解決5100餘人和8600餘頭牲畜飲水難問題。嚴格管護19699畝退耕還林面積,完成土地綜合治理150畝,保護基本農田3萬餘畝。完成“丹治”一期工程,新修河堤4600米,完成生物工程造林180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平方公里。
“7.18”災後重建取得決定性勝利。累計修復農村公路214處69公里,維修校舍7所21間,完成災民建房223戶848間,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已全部搬入新居,民眾生產生活基本恢復正常。
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捆綁項目資金1655萬多元,集中開展主導產業、基礎設施、家居環境和社會事業等方面建設,分別完成蘭草、裴壩新農村建設任務,在龍潭、何家堡、板廠、鐵佛推進了扶貧重點村建設,在深磨完成了特困村建設。
社會事業
1、困難民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五年來,高橋鎮黨委政府著力研究解決弱勢群體生活困難問題,建立了規範的最低生活保障評審申報制度,各項惠民政策全面落實。全鎮共落實農村和城鎮低保覆蓋1060戶2215人,累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資金420萬元,實現了弱勢群體應保盡保。五保戶在提高分散供養水平的基礎上,新建的集中安置點住房進度過半,下半年可竣工投入使用。城鄉低保、種糧直補、良種補貼、退耕還林等惠農資金實現足額、及時、公平兌付。
大力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五年來,共實施創業培訓5000餘人次,每年組織勞務輸出5000餘人次,實現年勞務收入2200萬元以上。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對經濟建設促進作用十分明顯。
2、計畫生育工作常抓不懈,獎撫政策全面落實。全面落實人口和計畫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完善了基層基礎工作,規範了社會撫養費徵收程式,加大計畫生育經費投入,加強了流動人口的管理及計畫生育工作隊伍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務水平,通過創建人口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活動,穩定了低生育水平。五年來,全鎮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0‰以內,計畫生育率在98%以上,多孩出生率在3‰以下,節育手術到位率達100%。育齡婦女重點“三查”對象到位率達到10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同時,全面落實了計畫生育獎勵撫助政策,累計發放獎勵扶助金50萬元。大力推行計生利益導向機制,倡導少生快富奔小康思想,切實轉變了民眾的計畫生育觀念,優生優育目標得以實現。
3、文化、教育、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各項工作齊頭並進。在兩基攻堅達標基礎上以創建市級教育鄉鎮為平台,乘衝刺省級教育強鄉鎮之機,修建4所學校校舍16間,維修6所學校校舍20間,改善了教育教學環境和生活條件,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保學控綴工作成效明顯,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8%以上,綴學率控制在2%以下,畢業率達到98%,高考上榜人數連創新高,累計向各類高校輸送優秀畢業生300餘人。新修了文化活動場所,豐富了幹部民眾的文化生活。文化站建設進度加快,蘭草、鐵佛等村的農家書屋對外開放。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極大改善,以人人享有基本衛生服務為目標,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空白到走向規範,農民參合率長年保持在93%,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鎮中心衛生院門診住院大樓建成投入使用,規範建設了村級衛生室11個,民眾醫療保障水平有新的提高。林權制度改革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順利完成。
4、和諧社會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穩定第一責任”,始終把確保一方平安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來抓,逐步加大對綜治工作的投入,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活動,強化公民法律意識,“平安高橋”創建工作成效顯著。進一步完善了公安、司法、綜治、調解、信訪等一系列防控體系,強化了社會管理,健全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路,深入開展社會矛盾大排查、大走訪、大調處工作,及時化解民眾矛盾,積極解決民眾合理訴求,鞏固信訪“三無”鎮成果;加強“平安高橋”建設和“兩率”抽查,營造全民共建“平安高橋”的氛圍。先後開展了“天眼工程”和“清網行動”,打擊違法犯罪和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繼續推行 “一幫一”刑釋幫教工作。深入落實安全生產和防汛防滑工作,重點強化安全檢查和監管,嚴查農用車、機車違章載人,加大了對煤礦、非煤礦山和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藥品安全、校園安全的檢查整治力度。完善了對民爆物品的審批、使用和管理制度。落實防汛防滑工作責任,在暴雨洪災等自然災害中,實現了人員零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小化目標。確保了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為打造平安高橋、和諧高橋奠定了基礎。
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財政收入超過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農村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農村國小適齡人口入學率、國中生在校鞏固率保持在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到100%;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率達到100%,農村人口參合率達到93%以上;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控制在1%以下;村務公開、政務公開、財務公開率達到100%,90%的村級黨組織達到“五好”標準。
最佳化投資環境,推動重點項目實施
今後五年,我鎮始終要把最佳化投資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一是要強化農村政策法規宣傳教育,著力解決民眾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形成人人自覺維護投資環境,個個為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的良好氛圍。二是要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在今年村級兩委班子換屆中,鎮黨委要堅持公開、民主、合法、擇優的原則,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民眾信得過”的人選進村兩委隊伍,配好配強村級班子。三是改進工作方法。通過幹部和企業代表與民眾交心,建立企業和民眾的緊密關係,解決民眾最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項目的順利實施鋪平道路;四是嚴厲打擊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對阻礙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嚴厲處理,杜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通過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促成雙龍和板廠鈦磁鐵礦、裴壩木材加工廠等工業項目儘快落地、開工、投產。
夯實基礎設施,築牢經濟發展基礎
1、大力發展農田水利。結合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繼續搞好我鎮水利工程維修,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和農田修復,爭取“丹治”二期工程儘快實施,加快小流域治理,確保農田灌溉用水和人畜安全用水。
2、重點發展交通與能源。繼續實施通暢工程和通村到組公路建設,最佳化路網結構,農村通組公路從現在的45%上升到80%,改善全鎮交通運輸條件;進一步落實村級公路養護責任,使全鎮村組公路得到全面養護;大力推廣使用沼氣能源,結合農戶“五改三建”,推進家居環境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衛生狀況;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力度,農村電網全部改造完畢。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
3、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完成高橋集鎮規劃編制修改工作,爭取國家小集鎮建設項目,完善集鎮道路、供排水、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實現街道綠化亮化美化。建成下街公路橋,打通環繞集鎮公路,拉大城鎮建設骨架,建設兩個新區,發展成為功能齊全的文明集鎮。加強信息網路建設,大力實施通信、有線電視入戶,全面提升信息網路質量,提高廣播電視、寬頻網路普及率。
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1、穩定傳統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生產,從糧食安全的高度出發,實行良種良法,全面推廣農業新技術。要加快農業產業升級,進一步完善立體農業發展路子,重點發展茶、桑、畜、藥等特色產業。在“低山茶葉、中山魔芋蠶桑、高山藥材”區域布局上狠下功夫,實現集約生產和規模效益。繼續實施“科教興鎮”戰略,鞏固茶葉生產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加大茶葉基地建設力度,擴大全鎮茶葉生產規模,提高科技含量,到“十二五”末,全鎮茶園面積穩定在12000畝以上,產量達到400噸以上,其中名優茶達到200噸以上。鞏固蠶桑產業,擴大畜牧產業。繼續發揮畜牧產業優勢和潛力,實施強村大戶帶動戰略,大幅提高畜牧業產值。擴大藥材生產,建設標準化厚朴園基地,實現山更綠,水更清,人更富的目標。積極發展魔芋產業,加快大鯢養殖,成功培育新型產業。繼續推行“一村一品”格局,使主導產業建設有質的提高。
千年古鎮-雙木橋
高橋鎮是一個千年古鎮,鎮上有兩座清朝乾隆末年修建的名橋"雙木橋"。 高橋鎮四面環山,在鎮子的中間有一條清澈透底的河流--權河。這裡有乾隆末年承建現仍保存完好的"雙木橋",一座叫東河橋,一座叫西河橋。據《紫陽縣誌.建置志》載"高橋,在縣南內權河,一跨西河,一跨東河,乾隆末楊道仁建,嘉慶九年周桂重建。道光三年周泰興倡建石橋,道光七年龐泰然捐修西河橋。十二年周一剛捐修東河橋,光緒乙己年武生金玉堂,左倫忠詞募補修。"東河橋造型獨特,全是木式結構,廊蓋橋洞,跨度約15米,高約10米,西河橋造形別致,也是木式結構,也是廊蓋橋洞,跨度也約15米,高約8米,高橋鎮因雙木橋而得名"高橋",鎮街在兩橋岸邊依山傍水而建。居住在東河橋和西河橋兩岸的居民約有兩萬餘人,住在雙木橋兩岸的一位年過八十的老人曾對我說:"兩座木橋年代久遠,風吹雨淋,1982年曾翻蓋補修,才保持到完好如初,這是咱們千年古鎮高橋的寶橋!"權河水清清冽冽地從那遍布斗大的亂石灘里流過,嘩嘩啦啦地奔波了二三十公里後匯入了紫陽縣最有名的河流任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