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村[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高柳村]

高柳村[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高柳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高柳,原名“高了”,道光初年更名為高柳,周圍苗民稱之為“哥留”。該村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銅鼓鎮西部,東鄰江口屯堡村,南連銅坡、火沖兩大苗寨,西接鍾靈鄉的貢村、八客苗寨和大同鄉的龍矮侗寨,北通大同鄉的曾家寨,土地總面積14平方公里,距鎮政府13公里。

概況

高柳村聚居著侗、苗、瑤、漢4個民族,是十分獨特的民族大融合村,侗族占61.3﹪苗族占37.7﹪漢族占0.8﹪瑤族占0.2﹪。村民依山而坐,傍水而居,或居山麓嶺腰,或坐沖坳田邊。有向、龍、楊、朱4姓,向姓居多。龍姓最早,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從偶里遷入開基。向姓次之,於明萬曆初年從湖南省黔陽安江遷入貴州錦屏後至黎平,明末年間由黎平徙入。自龍姓始辟定居迄今有420多年歷史。

高柳村轄高柳、盤長、巷家、高朵、盤朵、上朵沖、雷公寨7個自然寨,12個村民小組,共250戶1208人。高柳寨分上、下寨,下寨系村委會駐地,海拔708米,有161戶780人。盤長,位於高柳南3公里,住18戶79人。1968年高柳下寨第三組的向、龍、楊3姓11戶遷此辟居,因住地處於蜿蜒盤旋且較長的溪流下游而得名。巷家,位於高柳南2.5公里,住13戶65人。1979年高柳下寨第四組龍姓9戶遷此辟居,因住地狹小而得名。高朵,位於高柳東偏北2公里,住10戶54人。1979年高柳上寨第一組向姓8戶遷此辟居,因住地高而得名。盤朵,位於高柳東2.5公里,住12戶58人。1979年高柳上寨第二組向姓7戶遷此辟居,因住地位居路盤之上而得名。上朵沖,位於高柳東偏南4公里,住26戶125人。1968年高柳上寨第一組向姓13戶遷此辟居,原名“習們”,後因住地處在銅坡村第八組(朵沖)之上,於1980年改稱為上朵沖。該寨子1994年解決照明,2004年修通公路,2005年接通程控電話,2006年修建人飲消防用水池。雷公寨,位於高柳東4公里,住10戶47人,均為楊姓,因住地高且多望天水田,雷公打雷下下雨才有水打田而得名。

節日

村民傳統節日豐富且獨特,一直沿襲過的主要民族傳統節日有:三月三甜藤粑節、四月八烏米飯節、五月十五大端午吃粽籽節、六月頭卯嘗新節、七月半祭祖節、九月九日重陽吃芝麻粑節。其中:“六月嘗新節”是龍姓較為熱鬧的節日,向姓過得最隆重的節日是“七月半”,次之為“五月十五大端午”。在節日裡,大多數男女青年去玩山娛樂,通過玩山賽歌交友、談心結伴,尋找自己如意的對象。

教育

高柳村,十分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有著較為悠久的文化和辦學歷史。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上寨鎖口始建書房。嘉慶十年(1805年)、十三年(1808年)、光緒十三年(1887年)先後3次對書房進行修整,從興辦到整修均有碑文記載,1987年10月列為縣文物保護之一,1996年8月再次整修。民國初年改建為三間木房學校(國小堂),民國廿一年(1932年)開辦私塾;廿四年(1935年)開辦“短期國小”,是當時全縣開辦的14所“短期國小”之一,“短期國小”實行免費教育,經費由省撥專款,學生課本、筆、墨均由學校免費供給;廿九年(1940年)1月“短期國小”改為國民學校。1952年建公辦初級國小,學校置現在新建的磚混教學樓前右側,跨溪而建。1966年縣教育局支助部分資金在現在新教學樓處建兩層五間及帶兩個耳房形為“凹”字的木質學校。1978到1998年上朵、盤長、盤朵分別先後開辦教學點。2005年國家拔款、民眾集資、幹部捐資,撤除舊校在原地新建磚混結構教學樓,於10月竣工啟用。

擁有四百多年歷史的高柳,經侗、苗族同胞一代又一代勤勞開拓、艱辛創建,在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同時,正以包容的態度迎接日新月異的現代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