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研究
中國人民銀行竇仁政等
每一類高新技術產業都有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個過程有不同的階段和特點。
(一)基礎研究階段——財政資金
基礎研究是對未知的探索,主要針對某個主題的科學知識進行大量地、系統地、反覆地探索,通過對事物現象的思索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它又可包括純學術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階段特點及資金供求的性質:1需要較多相關知識,研究周期長,難度大;2無特定或直接的商業目的,成果能夠被外界共享。因此,這種研究對單個企業基本上沒有什麼吸引力,它可能既幹不了又不願做。但是,它是套用開發的基礎,是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從長遠看,忽視基礎研究,就失去了科技進步的根基。
基於上述特點,進行基礎研究的主體應該是國家,資金供給主要來自國家財政資金。財政資金是無償的,它能夠適應基礎研究周期長、無直接回報的特點。
(二)套用開發階段——風險投資
基礎研究是探索未知,套用開發則是運用科學知識對基本思想、基本原理作進一步的發展從而創造出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其結果是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等;套用開發階段在理論上可與基礎研究階段截然分開,而對某一科研項目則很難做如此明確的區分。
套用開發階段特點及資金供求的性質:1高風險性。企業是在追求利潤動機的推動下,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和自身的技術力量選擇開發項目,將某種構想或基本原理轉化為物質形態。這一過程不僅受技術項目本身的影響,如技術項目屬性、相關領域進展情況、專業技術水平等;而且還要受市場供求狀況的影響,如市場需求大小、替代產品情況、同行業競爭及國外情況等。因此,這一階段的風險較大,能否成功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美國在八十年代時,開發套用的成功率僅10%左右。2高收益性。從進行開發套用的實際操作看,要求有精幹的人員、必要的設備和大量的信息文獻。因此,套用開發的投資必須獲得比正常水平高許多的收益,才能與高風險相匹配,這一階段的投資通常由風險投資者提供。
廣義上的風險投資是指對風險大項目的投資,這些項目通常與創新活動聯繫在一起;狹義上的風險投資就是指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我們所說風險投資指在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時期的一種資金供給。因為一個已經成熟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某一套用開發活動雖然仍具有上述風險,但這些風險已被公司多元化經營等措施所分散,出現區別於典型風險企業的一些特徵,對這些企業風險項目的投資我們不再將之歸入風險投資中。
風險投資作用機制是:風險資本投入處於開發階段的項目,通過資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輔導,使初創的企業能取得明顯的成長,並通過出售股份(上市轉讓、產權交易)等形式實現高收益,然後退出該企業,再進行下一個循環。典型的風險投資運行與通常的資本投入、銀行貸款等有不同之處:後者要么不能退出,要么不能夠獲得與風險相匹配的高收益,因而不能算做風險投資。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套用開發階段的資金供求也表現出與通常不同的特點:風險投資缺乏,資金渠道單一。高新技術企業成立時一般都有一項或若干項較成熟的技術,並希望通過這些技術的開發提供“三新”產品,占領市場,獲得發展。其初期的資金主要源自成立時籌集的資金,如撥款、借款、課題費結餘等。這些資金起到了風險資本的作用,但表現為註冊資本的一部分(即扣除技術所占的部分)。這一階段的資金格局的形成有特殊背景,當時資金使用還存在嚴格計畫限制,高新技術企業又是計畫外按“四自”原則經營,所以可以利用的資金僅是較少的計畫外部分。原因在於:1企業內源資金不足。內源資金包括銷售收入中提取R&D經費及留利。R&D經費提取受財務制度約束,比例較小;留利受短期行為影響用於開發的也不多。2風險投資缺乏。我國存在上千億元的“遊資”,活動於房地產(1993)、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但卻極少投向這些高新技術企業,進行風險投資。風險投資進出企業的通道不暢是主要障礙。此外,進行風險投資要求風險資本管理者具備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知識,並具有實踐經驗等,而我國這方面的人才缺乏,也嚴重製約了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國金融體系缺乏資金性質轉化組合的功能,未能有效地動員民間資金參與到高新技術企業中。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銀行貨款進入套用開發階段缺少擔保信用機構,以分擔信貸資金風險。信用擔保制度通常是由國家財政撥出一筆資金設立信用擔保基金並組織專門班子經營,擔保基金的管理機構與商業銀行簽訂協定,對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一定比例的擔保(此比例日本為80%,英國為70%,荷蘭為50%)。這樣使商業銀行減少風險,可將資金投入到有發展前途的企業。通過信用擔保制度,國家可以少量的資金帶動大量的民間資本投向風險較大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外通常把擔保機構稱為風險資金的放大器,其放大倍數在10-15倍之間。
(三)產業化階段——銀行信貸
產業化階段就是技術開發成功並且市場需求旺盛時進行大規模生產的階段,主要是從市場角度來說明。進行科技創新活動,最終能達到產業化階段的比率並不高,有些開發很成功的項目也可能會因市場需求較小,被激烈的競爭打垮未能進入產業化階段。可見,市場是關鍵。
產業化階段特點及資金供求的性質:進入產業化階段的創新項目呈現如下特點:1風險下降。此時,技術、市場的不確定性已經減少,企業的規模有了擴展,信譽也提高,自身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初創期增強。按照技術生命周期(孕育期、成長期、成熟期、淘汰期)的觀點,達到成熟期時風險最小,進入淘汰期又不斷增大。不斷革新可以推遲淘汰期,甚至改變周期。2資金需求量大。進行大批量生產要求購置設備、材料、建設廠房、招雇員工、廣告等,資金需求量極大,通常認為是基礎研究階段100倍,是套用開發階段的10倍。而且時間要求較嚴即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資金,以迅速組織生產,占領市場。
這一階段的特點決定了其資金需求主要由銀行信貸資金滿足,因為銀行有能力提供資金,同時要求風險較小。進入產業化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基本符合這要求,因而銀行信貸資金的進入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從國外的情況看也是如此。政府支持、風險投資主要集中在前兩個階段。而進行大規模生產的產業化階段的資金需求主要由銀行貸款滿足。
這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及資金供求的性質,表現為一般的規律。
由前文分析可知,科技企業的資金體系是由不同性質的資金供給滿足不同的資金需求形成的資金供求關係,且主要指資金供給渠道及其相互關係。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的性質是不同的,不同性質的資金需求由不同的機構供給。從其他國家情況看,高新技術產業的資金支持一般有與其三個發展階段相對應的來源。基礎研究階段的資金供給主要來自財政資金;在套用開發階段主要由風險投資提供資金,在科研成果產業化階段應主要由信貸資金支持。
只有保證不同發展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有不同來源的資金支持,才能充分利用資金促進企業的發展。這一體系的諸多的構成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如何完善這一體系,關鍵是協調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充分調動各子系統的潛力,從而建立一個有效的資金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