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高志文,男,1955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學物理特級教師,南充師範學院(現西華師範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西南師範大學(現西南大學)心理學研修班結業。四川省心理學委員會理事,全國中學物理研究者協會和四川省中學物理研究者協會會員,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理事,第六屆全國中學物理研討會論文評審委員會會員兼評審,雙流縣物理奧林匹克學校校務委員會委員。現任雙流中學實驗學校校長,全國教師教育協會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委員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成都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成都市民辦教育協會中國小專委會主任,雙流縣民辦教育協會會長。
主要經歷:
1982.9—1985.8,雙流縣中興中學任教,其間任副校長兼教務主任;
1985.9—1991.8,雙流縣華陽中學任副校長兼高中物理教師;
1991.9—1991.12,四川省雙流縣棠湖中學副校長兼高中物理教師;
1991.12—2002.8,四川省雙流縣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1998.9—2001.8,西南師範大學認知心理學專業碩士課程班學習);
2001.11—2006.8,四川省雙流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2004.7—2006.7,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課程班學習);
2003.9—至今,成都雙流中學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 。
。
教學成績
教育教學成績卓著,1995年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育工作者,1997年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省特級教師,1999年4月被成都市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2000年4月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教育教學專家後備人選,2000年4月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2001年2月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個人,2001年12月被四川省教育學會評為先進個人,2002年10月被雙流縣政府授予名校長稱號。1999年5月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參加“素質教育高級研修班”學習,2002年3月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參加第三期全國縣教育局局長培訓。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北師大課程與教學論博士課程班學習。
成就
多篇論文成果獲全國、省、市、縣獎。1996年8月,《培養中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研究的論證與措施》獲全國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總課題組優秀論文特等獎,2000年8月,《培養中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研究階段報告》獲雙流縣教育委員會課改成果一等獎,2002年4月,《培養良好學習品德 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獲全國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總課題組優秀論文特等獎, 2002年10月,《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探究能力培養》獲全教育科學重點課題總課題組優秀論文一等獎。多篇著作在各種書刊上發表。1997年參與了中國新華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覽》、《例題手冊 高中物理》的編寫工作,2000年4月獨撰的《中國小“減負”問題之我見》分別在人民日報、四川青年報上發表,2002年4月獨撰的作品《讓誘思探究教學之花盛開》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出版社出版,同年,獨撰論文《整合教育資源 推進課程改革》、《與時俱進 實現新跨越》分別在《教育科學論壇》第三期、《教與學報》總第244期上發表,2003年4月獨撰論文《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在《成都教育》第四期上發表,2003年5月主編的《以育人為本 培養良好學習品質》被陝西師大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撰寫的論文《從建構主義、多元智慧型理論看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在《光明日報》理論綜合版發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我見),該論文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評為全國一等獎,並被收入其年會會刊。
在雙流中學擔任校長和黨總支書記期間,他連年擔任高三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帶領高三教師認真研究國家的高考要求,研究學生,不斷調整高三管理辦法,使學校在歷屆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從1995年以來,學校一次性本科上線人數累計已達2568人。其中,1997至1999三年的升學人數、升學率均獲成都市郊縣第一名;1999至2002四年中有277名同學升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27所全國名牌大學;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成果豐碩,獲國家獎256人次,省級獎370人次,市級獎806人次,縣級獎509人次。教育教學質量連年獲得成都市教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成績顯著”的表彰,並帶領學校順利跨入了國家級示範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重點中學、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射箭重點學校、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全國優秀學校的行列。2003年,在不斷探索和研究中,成功創辦了雙流中學實驗學校,在發展民辦教育和探索辦學新體制等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作為四川省特級教師,具有鮮明的現代教育思想、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能夠把握本學科教育在國內發展趨勢。較系統地掌握了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熟悉目前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和國家教育各方面的方針政策,形成了獨特有效的管理風格。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能熟練地將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理論、教學原則和方法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進行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較強的示範性,形成了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學風格,在省內有較大影響,在全國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