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82-1986年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
1986-1989年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學習, 進行T42模式的研究及數值試驗, 取得碩士學位
1989-1991年 國家氣象局辦公室工作
1991-1993年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工作, 參加國家氣象局“八五”攻關課題“長期天氣預報理論和方
法研究”等研究項目, 部分結果成文發表
1993-1995年 中國南極中山考察站 越冬考察、工作, 進行常規氣象觀測及大氣臭氧總量的觀測研究, 部分觀測、分析結果成文發表
1995-今 國家氣候中心工作
1997-2000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攻讀在職博士, 博士論文題目:“人類活動對中國氣候變化影響的數值檢測研究”
1998-今: 國家氣候中心,近年主要工作方向為使用全球和區域氣候模式(RegCM),進行中國等地區氣候變化和模擬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
1.主持OSU/NCC模式在短期氣候預測業務中的套用研究任務, 部分結果成文發表
2. 參加國家“九五”攻關任務中96-908-02-02-1子專題題研究, 進行大氣模式動力框架的改進工作
3.主持國家“九五”攻關任務中96-908-02-07-1子專題研究, 進行大氣模式運行結果的後處理及檢驗部分的工作
4.主持1998年度國家氣候中心開放研究課題“人類活動引起的中國區域氣候變化的數值試驗”課題, 利用全球環流模式得到的結果, 嵌套到中國區域模式上, 研究人類活動(CO2、氣溶膠增加)對中國區域氣候變化的影響
職稱
2004年: 被國家氣候中心聘任為首席研究員
2002年: 被中國氣象局聘任為研究員
1996年: 被國家氣候中心聘任為副研究員
國際合作
和多個國際研究機構有密切合作關係,如義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等,定期進行互訪和開展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其中如對ICTP的訪問有2001,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年等前後共十餘次,時間由2周~10個月不等)。
近年主要工作
近年來的研究方向以區域氣候模式和區域氣候變化為主。在國內首先使用RegCM2區域氣候模式進行了中國地區的長期積分,結果表明,區域模式能夠更好地模擬中國的氣溫和降水,特別是對降水的模擬有了很大改進。進一步研究指出,這種改進的原因在於區域氣候模式的高解析度。所進行的溫室效應對中國地區氣候變化影響的模擬,取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結果在國內多個行業、領域得到了套用,為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如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提供了有益的建議。
其關於區域氣候模式和區域氣候變化的代表性論文Climate change due to greenhouse effects in China as simulated by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 Adv. Atmos. Sci., 2001, 18, 1224-1230) 據CSCD於2006年秋季統計,在 Adv. Atmos. Sci.期刊最近10年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排名第12;此論文據ISI統計,被SCI期刊引用次數為26 (2008年6月)。另一篇代表性論文Changes of extreme events in regional climate simulations over East Asia ( Adv. Atmos. Sci., 2002, 19, 927-942)引用率為16。引用主要以他引為主,標誌著此研究工作被國內外同行的普遍認可。
部分研究論文
1. 高學傑, 趙宗慈, 丁一匯, 黃榮輝, 二氧化碳加倍對中國區域氣候變化的影響, 第一部分: 區域氣候模式對中國氣候的模擬能力,氣象學報
2. 高學傑, 趙宗慈, 丁一匯, 黃榮輝, 二氧化碳加倍對中國區域氣候變化的影響, 第二部分: 中國區域氣候的可能變化(敏感性試驗) ,氣象學報
3. 高學傑, 趙宗慈, 丁一匯, 溫室效應對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影響的數值模擬, 冰川與凍土, 2003,25(1)
4. 高學傑, 趙宗慈, 丁一匯, 溫室效應對我國青藏高原及青藏鐵路沿線氣候影響的數值模擬, 高原氣象
5. 高學傑, 林一驊, 趙宗慈, 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對我國沿海颱風影響的數值模擬試驗, 熱帶海洋學報
6. 高學傑, 羅勇, 趙宗慈, 土地利用變化對中國區域氣候的影響,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