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存在較早的高台戲劇班子是明代洪五年間成立的樂二秦劇團。清末明初在當地較為著名的秦腔民間班子有近十家。高台秦腔的身段和特技主要有獠牙、、噴火、梢子功、翎子功、水袖功、頂燈、咬牙、耍火棍、跌扑、帽翅功等。
傳承發展
作為一種地方民間藝術,其中尤以沙灣堡劇團武興昌表演的獠牙特技最為著名。有史料可考,高台秦腔獠牙特技表演在清代已套用於舞台表演。光緒三十三年出生於高台羅城橋兒灣村的武興昌。少年時師從陝西紅生演員吳應祥,學習秦腔表演技藝。武老藝人後來的表演,把陝西與甘肅二路秦腔表演技藝融會貫通得得心應手。特別是將獠牙特技表演發揮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其代表劇目《麒麟山》中扮演的角色————鬼面楊麒將獠牙特技的藝術效果展現的淋漓盡至,在甘肅西部地區享有盛譽。他於1958年參加甘肅省古老秦腔絕技表演獲得專家好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高台秦腔藝術跌入低谷,許多藝人受到衝擊,獠牙表演特技幾近失傳。僅有年事已高的孫立國老人能夠表演此絕技。
高台秦腔獠牙特技表演時,表演者口含特製的二至十二顆獠牙,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倒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翕動,同時唱、念、做、打一發並舉,具有強烈的藝術張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