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茶園
大德六年(1302年)高久住在武夷山四曲創辦皇家焙茶局,即後人所說的御茶園。
當時的御茶園巍峨壯觀,完全按照皇家建築設計構建。其大門稱為“仁風門”,取意唐代盧仝的詠茶詩“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也含有為皇帝歌功頌德之意。進了“仁風門”主殿稱為“拜發殿”(亦名第一春殿),殿的周圍建有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浮光亭、碧雲橋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御茶園為我們留下了三大奇景,一是喊山台,一是呼來泉,一是照天燭。
茶園奇景
元至順二年(1332年)建寧總管在御茶園中建起一座高五尺,方一丈六尺的“喊山台”,用於供奉茶神。每年驚蟄之日,御茶園官吏偕崇安縣縣丞等,一定要親自到喊山台主持祭祀茶神的儀式。祭文曰:“唯神,默運化機,地鍾和氣,物產靈芽,先春特異,石乳流香,龍團佳味,貢於天子,萬年無替!資爾神功,用申當祭”。祭畢,隸卒鳴鑼擂鼓,燃放鞭炮,茶農茶役聚於台下,齊聲高喊:“茶發芽!茶發芽!”喊聲響徹山谷,回音不絕。在激昂嘹亮的喊山聲中,台邊的通仙井如被喚醒,井中泉水會慢慢上溢,到茶季結束,井水復又回落,堪稱一大奇觀,後人便把這口通仙井稱為“呼來泉”。
御茶園的另一處奇景是,兩棵千年古楓樹高高矗立在拜發殿的兩邊,每當深秋來臨,古楓紅葉如火,像是一對燃燒不滅的紅蠟燭,當地的老百姓稱之為“照天燭”。數百年里,這對照天燭每年都用紅葉,向遊人炫耀御茶園昔日的輝煌。如今,這對照天燭又在用紅葉讚美著御茶園的復興。
在御茶園鼎盛時期,採茶制茶的農戶多達250多戶,年制龍團250斤,5000餅,但是對於元朝統治集團而言,250斤貢茶只如杯水車薪。因物珍難得,以至連元初丞相耶律楚材都難喝到正宗的武夷茶,他嗜茶如命,不惜屈尊寫詩向朋友王君玉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