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氣:君子不屑磋來食

骨氣:君子不屑磋來食

《骨氣:君子不屑磋來食》由王新榮編著。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骨氣是人骨子裡與生俱來的一種東西,是不會因為外物的干擾或阻撓而消減的。《骨氣:君子不屑磋來食》告訴讀者封建專制的淒風苦雨也罷,異族侵略的劍影刀光也罷,高官厚祿的利誘也罷,坐牢殺頭的威脅也罷,靈魂的摧殘也罷,肉體的折磨也罷,從來都不曾毀滅這撐高天之骨,貫長虹之氣!

內容簡介

《骨氣:君子不屑磋來食》編輯推薦:骨氣表現出的不僅是一種氣節,還是一種其他東西不可替代的人格魅力。一個鐵骨錚錚的人,無論物質有多么貧窮,生命有多么短暫,他們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永遠能穿越歷史的滄桑,讓人銘記……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不卑不亢,清者自清獨善其身
堅定信己,莫管他人的眼光
自我抉擇,我的人生我做主
勿聽閒話,多聽自己的心聲
走正確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絕不盲從,不因權威而退縮
不累於俗,敢於對他人說不
不諂上而慢下,不厭故而敬新
第二章笑對貧窮,廉者不食嗟來之食
貧困並不可恥
做人不能貪心
不要懼怕貧困
看穿功名利祿
不被貪慾奴役
貧困但不潦倒
人窮骨氣永在
功名古今談
第三章保持本色,威武不屈堅定不移
活出本色,活出自我
傲氣必除,傲骨必留
人格尊嚴重於泰山
善良有度,不要懦弱
以德立身,以德修行
知恥不行,知惡不做
面對強權,毫不動搖
保持本色,堅持原則
威武不屈,英雄本色
第四章忠昭日月,忠義在心絕不動搖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流血流汗不流淚,投心投肺不投降
敵壘頻驚馬不前,誓死奪回我河山
堅守國土不鬆懈,尺地寸草不放棄
勇敢殺敵八百兵,抗敵豪情以詩鳴
裹屍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
第五章士可殺不可辱,做我中華好兒女
中華氣節,源遠流長
威逼利誘,不改氣節
伯夷叔齊,寧死守節
革命烈士,堅貞不屈
史聖身殘,氣節猶在
嵇康之心,寧死不從
一代大師,蓄鬚明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一門忠烈,誓死抗清
平民百姓,群起抗清
革命英才,慷慨赴義
附錄

序言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讓自己有骨氣地活著。尤其是在生死關頭,真正能做到“君子不食嗟來之食”的人寥寥無幾,倒是那些為了苟活不惜跪地求饒的貪生怕死之輩隨處可見。但也正是這種鮮明的對比,才更突出人之骨氣的可貴。
戰國時代的孟子,說過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說,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閒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表現出的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做人絕不能沒有骨氣。有骨氣的人,面對強權不卑不亢。有骨氣的人,笑對貧窮,不食嗟來之食。有骨氣的人,保持本色,威武不屈堅定不移。
骨氣表現出的不僅是一種氣節,還是一種其他東西不可取代的人格魅力。一個鐵骨錚錚的人無論物質有多么貧窮,生命有多么短暫,他們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永遠能穿越歷史的滄桑,讓人銘記。
曾子說過:“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乎?”僅有安貧樂道的性情和勇於犧牲的精神,而無忍辱負重、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實現的吃苦精神,還不足以證明是真正有氣節的。太史公司馬遷為完成《史記》,在受了宮刑的殘酷打擊下,忍羞含辱,嘔心瀝血,以鍥而不捨的吃苦精神和驚人的毅力花了19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光耀千秋的巨著。我們不能說司馬遷是苟且偷生,而應該欽佩他這種面對命運而不倒下,不計個人得失,面對困難迎頭而上的真正的大丈夫氣概。
立足現實,對比今昔,其道理是十分明顯的。我國歷代王朝的更替,莫不是統治者的浮華軟弱造成的;反過來,我們整箇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滄桑而愈益煥發光彩,是因為我們偉大民族的燦爛文化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大批為捍衛中華傳統而堅貞不屈,與敵血戰到底的仁人志士。他們的高風亮節、英勇行為捍衛著中華民族的存在和發展。古人云:“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敗,拒絕高官厚祿,受盡折磨,慷慨犧牲。古有窮人,寧可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敵人的手槍,寧可倒下也不屈服。屈原為報國愛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惜。陶淵明清貧如洗,卻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顧炎武飽經憂慮,堅持抗清。鄭成功歷盡艱險,收復台灣,大振台灣,大振國威。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徐悲鴻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也不被政治上高壓所屈服,堅決拒絕為蔣介石畫像。
骨氣是一種氣質,一種風度,一種人格,一種素養,一種知識和道德綜合後的存在,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當代中國能有今天的發展,首先應歸功於無數革命先烈的獻身。從譚嗣同以來,可以說有無數革命黨人和志士仁人為新中國的到來,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他們的青春和生命。而近現代中國歷史上之所以英雄輩出志士頗多,當然與中華氣節觀的積極影響有關,所有英雄的行動無不受到前賢理論與事跡的激勵;另外,也同中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舊傳統舊觀念和保守勢力十分強大有密切關聯,這些勢力對新思想新文化的到來抗拒特別頑強,因此在中國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革命反革命的對抗乃至新世界的誕生特別艱難。成千上萬先烈的犧牲即是明證。這些先烈在革命氣節方面可以說個個都是典範,因為他們經受了最嚴峻的生與死的考驗。這方面的英勇事跡可以說數不勝數像鄒容、秋瑾與林覺民,等等。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每個人來到世上,死是避免不了的事,問題只在於如何選擇死的方式。荀子言:“是故權利不能傾也,民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那些品行高尚的聖賢,能夠坦然面對生死。生,是每個人都期望的。但現實社會是複雜多變的。生活的艱辛磨平了人們身上的稜角,歲月的流逝讓人們學會了忍氣吞聲、得過且過,可是,有些事情不是說過去了就沒事了。人,要活得有尊嚴,有骨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