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
1)骨折部位的旋轉移位、分離移位必須完全矯正。
2)縮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過1cm;兒童若無骨骺損傷,下肢縮短在2cm以內,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可自行矯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輕微地向前或向後成角,與關節活動方向一致,日後可在骨痂改造期內自行矯正。向側方成角移位,與關節活動方向垂直,日後不能矯正,必須完全復位。否則關節內、外側負重不平衡,易引起創傷性關節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幹稍有畸形,對功能影響不大;前臂雙骨折則要求對位、對線均好,否則影響前臂旋轉功能。
4)長骨幹橫形骨折,骨折端對位至少達l/3左右,乾骺端骨折至少應對位3/4左右。
復位影響因素
年齡:不同年齡骨折癒合差異很大,如新生兒骨折2周可達堅固癒合, 成人股骨骨折一般需3個月左右。老年人機體原因恢復相對較慢。
健康狀況:健康狀況欠佳,特別是患有慢性、消耗病者,骨折癒合時間明顯延長。一般年輕人恢復的相對快一些,中老年人恢復相對較慢。
骨折的類型和數量:螺旋形和斜形骨折,骨折斷面接觸面大,癒合較快。橫形骨折斷面接觸面小,癒合較慢。多發性骨折或一骨多段骨折,癒合較慢。
護理措施是否得當:開放性骨折,局部感染可導致化膿性骨髓炎,嚴重影響骨折癒合。
過早和不恰當的功能鍛鍊:可能妨礙骨折部位的 固定,影響骨折癒合,如果不注意還可能導致骨折部位二次受傷。
中醫護理
在骨折功能恢復過程中比較常用的促進癒合的措施有兩種:中醫用藥恢復、鍛鍊恢復。
中醫目前常用的是外敷正骨活血膏的方法,用於消腫止痛和促進癒合的作用,此方法屬於較為通用措施。
鍛鍊恢復主要為骨折恢復期關節的伸展活動,一般從最初的45度隨著恢復程度,伸展可擴大至1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