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駱
繁體字:駱
拼音:luò 注音:ㄌㄨㄛˋ
簡體部首:馬,部外筆畫:6,總筆畫:9
繁體部首:馬
五筆86:CTKG, 五筆98:CGTK, 鄭碼:XRJ, 倉頡:NMHER, UniCode:CJK,四角號碼:77164
筆順編號:551354251
詳細解釋
(1) 黑鬃的白馬。
(2) 〔~駝〕哺乳動物,身體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馱負重物在沙漠中遠行。亦稱“橐駝”;簡稱“駝”。
(3) 姓。
(4) 駱越。“駱”字,壯侗語中意為“鳥”“田”。駱越文化是良渚文化的根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玉篇》白馬黑鬣。《詩·小雅》嘽嘽駱馬。《禮·明堂位》夏後氏駱馬黑鬣。
又國名。《史記·南越王佗傳》佗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注》漢書音義曰:駱,越也。索隱曰:姚氏按廣州記云:交阯有駱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為駱侯,諸縣自名為駱將,後蜀王予將兵討駱侯,自稱為安陽王。尉佗攻破安陽王,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眞二郡,卽甌駱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定襄郡駱縣。
又姓,駱統,見《吳志》。
又與落通。《史記·天官書》大荒駱歲,隂在巳。
又《曆書》作大荒落。
又《字彙補》魯故切,與輅同。《史記·秦本紀》非子為周大駱是也。
又《字彙補》居詐切,音駕。《轉注古音》古駕輅皆同駱字,駱主車駕,故字可互用,猶甸之與椉也。 《玉篇》又作。